题壁堂—我国北方著名的清代学堂民国戏楼
初次听到题壁堂这个名词时,不明白这个名词的含义。后来,通过查阅资料才知,济南寿康楼街2号的题壁堂,是金代所建吕祖庙(道教全真龙派),清康熙(1679年)后改名升阳观的一部分。清嘉庆8年(1803年)在升阳观东建大殿,传说因升阳观住持梦见吕洞宾化身题诗于壁,遂将大殿取名“题壁堂”。成为城区内一处集正堂、戏楼、大罩棚、道观及附属建筑为一体的道教建筑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题壁堂还作为学堂和戏楼。晚清时期题壁堂内还曾办过“义学”。经数百年变迁,升阳观(吕祖庙)已残破不堪。所幸题壁堂虽年久失修,但规模形式基本结构尚保存完好,在我国北方很有名气,也是济南老城区一组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古建群落。1979年题壁堂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山东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戏楼。
了解到题壁堂前段刚刚进行了大修,现在情况如何了?更激发了我前往一观的欲望。

过鞭指巷,行走在西公界街上,隔着路边的民房就看见题壁堂戏楼那高大的灰瓦房顶了,现在光看房顶就够气派的了。可以想象,当时的题壁堂会是何等的巍巍壮观、金碧辉煌。

题壁堂位于济南老城区寿康楼街2号,它的西侧就是始建于清康熙18年(公元1679年)的升阳观。题壁堂距升阳观(原称吕祖庙)仅一墙之隔。

升阳观如今只剩下巴掌大的一块地,它的大殿也已不复存在了。实在没有什么样看头了。
(照片转自华不注山人)

但题壁堂的大门则是一座青砖碧瓦的门楼,我看到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经过前段整修和尽量使用旧材料,因此门楼较前坚固多了。大门的砖雕清晰可见。

据说题壁堂由大门、二门、回廊、戏台、罩棚和后院组成,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格,但经过整修的题壁堂到底怎样了?带着疑问我进入了门楼。

走进门楼,看见同升阳观一样,题壁堂也是坐南朝北。春日阳光里它那横梁和门楣上颇为精美的彩绘,引起了我的注意。

穿过满是晾晒被褥的过道,前面就是题壁堂二门了。

与一门相比,二门虽然比较简单些,但也整修的干净利落。门外张贴着“文保单位 严禁烟火”、“文保单位 注意安全”的提示。
迈进题壁堂二门,两边是修葺一新的红柱对称的回廊式院落,这在济南是比较罕见的。

经过整修回廊已焕然一新。据说原先塌陷的东西厢房檐头,业已修复如初。

但题壁堂北立面两个立柱和上面隔板的彩绘已剥落不少,临时的糊纸在风里摇晃着,显得挺凄凉的,看来大修还没完工。

放眼望去,题壁堂的房檐屋顶已修整如初。逆光下的房顶吻兽栩栩如生。

尽管如此,我还是靠近细看隔板上面的彩绘,那几幅风景画好熟悉啊!好似是我们济南的名山秀水。

沿回廊南行,跨进一座寂静的大厅,眼前是一座宽敞的清代风格的戏楼。果然,大修尚未完工。可就这样也非常令人惊叹!它深约30米,宽约25米,面阔5间,分上下两层,很是壮观啊!
大厅的两侧还扎着施工的手脚架,只是没看到人干活。看来今天是星期天,施工人员休息了吗?

这个布局叫什么来?井亭式结构吧!我数了一下,大厅由24根粗大红柱支撑起,东西两侧是两层看台。戏台坐落在大戏楼北面。只是戏台上堆满了蜂窝煤等杂物(南院里住有居民),显得不伦不类,好歹是暂时现象,百年大修正在进行。

站在戏台上向南面罩棚及院落民房看去,大戏楼活像一个盛满物品的大仓库。

戏台上方的花棂和彩绘不仅齐全,而且相当的精美。

阳光透过戏楼南立面的罩棚,照射进有207年历史的大厅,逆光拍照光线有些混沌,却让人产生一种时空静止的感觉。

粗大的房梁横檩,密集排列的房椽,面阔5间的深度,显示着戏楼的建造,具有很高的水准。 
相比西边一墙之隔的升阳观,题壁堂不但保存相对完整,它二楼处的裙板与栏杆浮雕上还有缠枝牡丹、多子石榴等吉祥图案,其精美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两厢看台上精美的浮雕、精致的纹饰显示着当年戏楼的富丽与堂皇,似乎让人感觉到了当年人山人海观戏时的热闹景象。据传当年的题壁堂非常热闹。清末梁启超曾在此发表演讲。当地民居还传说孙中山曾在此接见过国民党人士,甚至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先生还曾在这里演出过,但光是传说,查不到记载。
http://www.17se.com/images/upload/2005/10/16/205221.jpg民国戏楼" TITLE="题壁堂——我国北方著名的清代学堂 民国戏楼" />
戏楼里像云朵一样的雀替不少,更为戏楼增添了华丽色彩。应该说清代之后,安置于阑额与立柱交接处的雀替,十分成熟地发展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构件,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建筑的装饰性形式。
题壁堂戏楼的南面是一大间罩棚,正在修复之中。现场还堆放着自行车、建筑物品等杂物。
穿过戏楼的罩棚,南面是一个院落,十几户人家拥挤的房屋及小橱房充满了院落。虽然题壁堂东西厢房和正堂的原始主体建筑尚在,但除了其檐顶已换成了现代特色的顶瓦外,又被拥挤的民居所淹没。可以说如今,题壁堂除了大戏楼,其它建筑的古典风采已然不见。让人觉得遗憾。
在靠近民居小橱房拍照戏楼的罩棚时,居民见到我仍若无其事的做着饭。好像已经见怪不怪了。

往回走着,我有意识的在前院回廊处绕到大院墙外观看。

我看见题壁堂的大院墙外墙业也修葺完毕,青砖青瓦以留住古色古香地明清代颜色。
看到此,让人联想:题壁堂与状元府、天主教堂近在咫尺,南北又与放生泉、雪泉、广福泉、双忠泉、天凈泉等泉为邻,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啊!令人高兴的是,济南市历下区政府已予2008年4月28日答复政协委员的提案,已将该片区列入保护改造规划,正予具体研究,逐步解决中。现在看是在落实,但愿再快些,再好些。
蕴涵着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升阳观、题壁堂,它们走过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珍贵记忆。珍惜它们,保护它们,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