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闷儿
作者:李桂霞
现在的孩子们有电子游戏,有布艺娃娃,有电脑,有电动玩具,有很多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东西可供他们娱乐、玩耍。我们小时候,可没有这些要花钱才能得到的乐趣,但是,我们每天都过得兴高采烈的,我们每天除了在外面疯,捉迷藏、抓坏蛋,玩石子、弹溜溜……外,阴天下雨刮大风的时候,我们在屋子里也有享不尽的乐趣,我们总会缠着妈妈讲故事,妈妈如果说没有故事讲了,我们就会缠着她给我们“破闷儿”吧。“破闷儿”就是出谜语,大多都是打一个物件的。我从小长在林区,我们林场的人大半是从山东闯关东过来的,我们黑龙江本地的人反而少,特别是满族人更少。妈妈是满族,所以,我总觉得我妈妈与别人的妈妈不同,我总认为我的妈妈讲的故事,破的“闷儿”比别人的妈妈有意思,(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妈妈读过六年小学,比别人的妈妈有文化)因此,常常去邻居家和人家的孩子们比着看谁破的“闷儿”多,看谁能把谁难住。特别是姥姥每年都要来我们家“猫冬”,姥姥比妈妈还有才,除了比妈妈唱歌好听外,破的“闷儿”更多,而且姥姥破的“闷儿”大多都是农村的用具物件,我们要有十分的想象力,才能想得出“碾子”、“苞米”、“辣椒”……的样子来。可我们总是乐此不彼,只要看见姥姥有时间,就会缠着她给我们唱歌、“破闷儿”。
最近,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就会回想童年的日子,虽清贫但很快乐的时光,总会给我很多生活的启迪,那些“闷儿”几乎随着时光的流逝早已走远,可是细想想还能回忆一些出来,于是拿出纸笔,把这些民间的“闷儿”记录整理一下:
1、
不点儿不点儿,浑身是眼儿;(打一日常用物件)
2、
不大不大,浑身是把(读四声);(打一植物名)
3、
远看像个牛,近看没有头,嘴里吃黄金,肚里滚绣球;(打一农村生产工具)
4、
远看又红又绿,近看有男有女,跟他搭话,不言不语;(打一家里装饰)
5、
扶墙走,扶墙站,光穿衣服不吃饭;(打一家里装饰)
6、
金钩挂银钩,常在水里游,不怕使劲儿摁,就怕慢慢揉;(打一吃的东西)
7、
上山直勾勾,下山滚绣球,摇头梆子响,洗脸不梳头;(每句话都是一个动物名)
8、
老大老大,四脚拉胯,嘴里吃人,肚里说话;(打一物)
9、
老大房上坐,老二地拉磨,老三一撮毛,老四炕上坐;(老四这个我记得不扎实,肯定不对,有知道的请补充,每句话打一物)
10、
一棵树,结俩梨,宝宝看了就着急;(打一人体器官)
11、
两个小孩一般高,出门就摔跤;(打一日常用品)
12、
两个小孩一般大,出门就打架;(打一日常用品)
13、
南天门照镜子(这是妈妈给我们讲了三国的故事之后出的“闷儿”让我们打一人名);
14、
够不着的菜,煮不熟的菜;洗不净的菜;咬不动的菜(材我们的口语也说成菜)(每句话都打一物)
15、
十个加十个还是十个;十个减十个还是十个;(打一物)
16、
站着没有坐着高;(打一动物)
17、
两个弟兄一母生,他们不是亲弟兄,一个长江去玩水,一个在家叫五更。(打两种动物)
18、
一母所生弟兄多,先生弟弟后生哥,小事问弟弟,大事问哥哥;(打一人体器官)
19、
小瓢小瓢,掉地上找不着;(打一件事儿哈哈)
20、
小瓢小瓢,里外长毛;(打一动物器官)
21、
一个人,本姓王,兜里揣着两块糖;(打一字)
22、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上十对下十,日头对月亮;(打一字)
23、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棵树,长在石头上;(打一字)
24、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棵树,长在手尖上;(打一字)
25、
南边来个白大姐,没有骨头没有血;(打一食物)
26、
两只小罐毛嘟嘟,里面有个小黑球;(打一人体器官)
27、
一座山上两个人,只能听着难见面;(打一人体器官)
28、
见面跟你学,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打一物)
29、
兄弟六七个,围着柱子坐,一朝要分开,衣服全扯破;(打一食品)
30、
一个小房四方方,一百个兵马在里藏,谁先出来谁就灭亡;(打一物)
31、
千层褥千层被,黑小子在里睡,红小子一叫门,黑小子就蹬被;(打一物)
32、
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扎在地底下;(打一食品)
33、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打一食品)
34、
南边来群鹅,提里突鲁跳进河;(打一食品)
35、
小猪、小猪不吃糠
照它屁眼打一枪;(打一物)
36、
小匣小匣里面装了五个老答;(打一物)
37、
红嘴绿莺歌;(打一食品)
38、
为打你打我,为了我打你,打得你皮开,流出我的血;(打一昆虫)
39、
身穿绿袍头戴花,跳进河里没人拉,要是有人拉一把,一身绿袍脱给他;(打一物)
40、
南边来个黑大汉,腰里别着两把扇,走一步,扇一扇,阿弥陀佛好热的天;(打一动物)
41、
锅台一棵树,十个小孩搂不住;(打一物)
42、
铜锤铁把,猜不着就打两下;(打一食物)
43、
上有绫罗宝盖,下有八字分开,见人弯腰施礼,为了求人借财;(打一字)
44、
山长毛,地长包,河长骨头,路长腰; (每句话一物)
45、
白胖白胖,越打越胖;(打一食物)
46、
南边来个大狸猫,蹶着尾巴躬着腰;(打一物)
47、
倒士脸上一对眼,和尚脚下踩根巾,本是平常两个字,难死多少读书人;(打两个字)
48、
远看像个狗,近看也像狗,打它它不走,拖着它才走。(打一物)
49、
层层石头不见山,短短的路程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飘飘不觉寒。(打一物)
50、
老大草里爬,老二一脸疤,老三歪歪嘴儿,老四一包水儿(每句话打一水果)
51、
天没有地有,你没有他有,田边没有地边有,水中没有池中有。(打一字)
52、
有个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你如不识字,可去请教它。(打一物)
53、
一点一横,俩眼一瞪(猜一字)
54、
一块铁,四下裂,要穿衣,少不得。(打一生活用具。)
55、
一个大嫂满脸疤,上边吃,下边拉。(打一厨房用具)。
56、
一棵小树不大高,上面挂些紫荷包。(打一农作物。)
57、
东间西间,两个小孩打秋千。(打一首饰。)
58、
红河对红河,里边有个不拉蛾。(打一器官。)
59、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倒山不下雨,地下水汪汪。(打一字。)
60、
口里吃,腚里拉,拉不出来用手抓,(打一用具)
61、
两棵大树,枝枝杈杈,长在半空,大手来架(打一字)
62、
东西南北路两条,二人下凡带把刀,女子怀中抱一子,两棵绿竹通天高(每句话各打一字)
63、
夫人头戴两朵花,骑马走娘家,一月才到达(打一字)
64、
三人同日去观花,百友原来是一家,禾火同在一起住,夕阳西下两个瓜(每句各打一字)
65、
春天人走日高飞,树下木又化成灰,人王腰中别双锤,运粮将军不带盔(每句话各打一个字)
66、
一点一横长,梯子顶大梁,大口无下颏,小口里边藏(打一字)
67、
一字九口,世上少有,当过丞相,住过徐州(打一字)
68、
炮马士象一盘棋,老将在中笑嘻嘻,五个卒子全用到,为何输了这盘棋?(打一字)
69、
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常常要破的闷儿,总会有聪明的孩子能先猜出来,如果哪个孩子猜不出来,就会悄悄地去问大人,或者找知道答案的人讨教,别人是不会告诉他的,一直让他憋着,憋个一天两天实在不行才告诉他。现在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少了,好怀念那个时光。所以,请读贴的朋友把你们知道的“闷儿”写在这里,在此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