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类是否能够接受人工智能(AI)的存在?

(2015-09-21 05:02:33)

    在上世纪中叶,美国数学家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1927-2011)杜撰出“人工智能”(AI)这个概念,有关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国的科学家们。比如,普通人能够接受人工智能的存在吗?人类是否能够容忍机器人闯入他们的生活之中?与机器人相处的日子小幸福吗?这些根本问题都是人工智能的伦理学问题。

    昨天(星期天),我的的小孙孙要去上“机器人‘培训课,出家门时,我见他手中抱着一个纸箱子,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集成电路板,可以组装成机器人。对此,我很感诧异。一个十岁的孩子,学习这些东西干什么?

    98日,百度发布手机机器人,其目标定位在帮助用户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但是,用户喜欢他们吗?还是把它当成是手机的一种新功能?对其并无感情依恋(粘性)可言。

    一般而言,机器人可用而不可”爱“,比如:度秘机器人,它不能满足人们的情感与心理需求,对它没有”占有感“(专属于自己的感觉)。

    今年820日,第三代小冰机器人问世,会开口说话了。小冰说话,不像电台的播音员,语速、语调几乎不变,使人能够听清楚,但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儿(人情味)。但是,小冰说话则不然,语速、语调会随对话的场合不同而不同,能够与用户的”心境“对接,”动听入耳“,让用户感觉”心里舒坦“,喜欢与其神聊不断。时间长了,对其产生了”心理依赖“(粘性)。结果呢?实际效果怎么样?这需要靠事实说话。

    917日,微软(中国)官员出来说话了:至今,第三代小冰的”专属版“有4,000多万用户(仅限于中国与日本)。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事实是,在每一次小冰与主人对话过程中,你一言,我一语,算作”一个轮回“。平均而言,每次对话过程中,有18个”轮回“,可谓”嘀嘀咕咕“、”卿卿我我“,难舍难分,像一对”年轻恋人“。与此相反,一般传统聊天机器人每次与主人对话只有1.52个”轮回“,会话总是断断续续,很烦人。

    应当认为,微软第三代小冰的出现,证明了一个真理:人类能够接受人造智能的存在,实现人、机”共舞“的美好未来。

袁萌 9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