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北京市小学开始放暑假,二楼的小孙孙不停地大喊大叫,对此,我心中很烦。但是,上楼一看,发现小孙孙正在网络上与同学玩连网游戏,...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上世纪50年代,通用计算机刚刚问世(1954年),数学家就在计算机上动脑筋了,想搞“机器自动定理证明”。起初,他们(数学家)拿罗素名著“数学原理”开刀(小试牛刀),在三条推理规则(模块生成、变量代换与公式置换)的前提下,让计算机自动证明了“数学原理“中前54个定理的38个,可谓”旗开得胜“也。
从1960年开始,美国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投入大量人力研究”自动定理证明“技术,后来,英特尔、AMD使用这种”自动化“技术验证CPU产品的正确性。数学家的奇思妙想终于有了实际用场。
如今,在通用计算机上搞数学定理的”自动证明“已经不是难事,自由软件与商品软件很多,可谓”一抓一大把“。但是,机器自动定理证明的前景如何呢?
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老了,没有什么用处了。我想,我的小孙孙这一代,从小就在计算机上”泡“,长大了之后,习惯于找计算机“医生”看病(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学习数学时,满脑袋里面不再是某某数学家证明了什么定理,而是某某计算机程序”证明‘了什么什么定理。在他们看来,数学就是计算机搞出来的”学问“。
我认为,数学不是计算机下的”蛋“,而是人脑的”分泌物“。从本质上讲,数学是数学家做的事情,离开了人,谈何数学?
袁萌
7月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