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荛学等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为何不提”普适计算“?

(2015-03-03 07:01:15)

 

         今年19日,张绕学在获奖项目“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教育部推荐项目)的“项目简介“中,为何对”Ubiquitous Computing“(”普适计算“)只字不提?这是什么原因呢?怕什么?

 

          应该认为,张荛学的获奖项目”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是一个理论性研究项目。按照惯例,本应该提及(或回顾)国际相关课题的进展情况,然后再介绍本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其独创性与创新性,以服众人。


           实际情况是,早在1988年美国科学家Mark Weiser提出了”普适计算”的概念,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后来,普适计算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至今,普适用计算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这完全是有据可查的客观事实。什么是普适计算?


         一般而言,“普适计算”的目标是:“computing is made to appear(出现) everywhere and anywhere”,但是,用户自己却看不见自己的计算机在什么地方。十分明显的事实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普适计算的思想、理论仍然具有极大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我们可以公平地说,张荛学获奖项目核心思想的源头就就是普适计算,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与创新性。对于懂得一点儿英文的人,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我仔细研究了张荛学获奖项目的“项目简介”内容,参照普适计算的基础概念和实践成就,没有发现获奖项目具有什么特别的创新性东西。我不知道教育部专家组为什么要推荐这样平凡的“获奖项目”,莫非张是“老司长”(高教司司长),磨不开面子?

          说明:我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国家一级学会)发起人之一,学会的第二、第三届秘书长,对普适计算略知一二。老实说,在当今时代,任何基础理论创新都离不开原有理论基础。张荛学的“透明计算”亦不能例外。

袁萌 3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