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星人考察埃博拉病毒的祖先

(2014-12-25 05:10:47)

               美国布法罗(Buffalo)大学分子生物学家Derek Talor在远古田鼠化石(Fossil)体内细胞中发现线状病毒(Filovirus)基因残留物(Remnants),由此可以断定,线状病毒的祖先与田鼠存在的历史一样久远(2000万年左右)。

              田鼠的基因组(Geneme)有10亿个“基对”(Base pairs)组成。所谓“基对”是遗传物质基因的基本单元,由碳、氢、氧、氮、磷五种原子组成。基因组呈线状,象是一个很长的“字符串”(基对的有序排列),里面保存着许多遗传信息。至今,基因组这部“天书”,人类只读懂了一部分(基对编码部分),对于非编码部分的作用不甚了了,而遗传的秘密很可能就在非编码基因的片段里面。

               美国”好奇号“发现火星在远古时代存在微生物生存的客观条件,但是,并没有真的找到微生物基因(残留物)的化石证据。因为,基因的直径只有8纳米,不用高倍电子显微镜是看不见的。根据海森堡在1940年提出的关于生命遗传物质是”非周期晶体“的科学理论,火星上的基因库很可能与地球上的基因库是一样的(因为两者同属于太阳系),只是存在的历史时代有所不同罢了。

                我们把话说明白了,就是要问:在远古时代,火星上有小田鼠吗?火星人依稀记得在火星的田野里看见过田鼠。那么,埃博拉线状病毒在火星上早已存在,只是现在消失了。

               今天是圣诞节,火星人将从非洲赶往美国拜访J.Keisler教授,向他讨教超实数无穷小问题。由于火星人数学是建立在超实数系统之上的,所以,Keisler教授一定很乐意接待这位远方来客中国的火星人。

            明说: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基因化石的基对排列绝非易事。献身科学事业就得不怕吃苦受穷。那些腐败分子窃取了纳税人的大量血汗,火星人非常鄙视腐败分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