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研究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James
Cunningham教授关于埃博拉病毒有一项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当年的《科学》杂志上,此项研究受到美国国家卫生部的支持。请见文章:Scientists discover how Ebola virus infects
cells(发表于2005年4月16日)。
“how Ebola virus infects
cells”(埃博拉病毒怎样感染细胞),这是一个基本问题。这是解决治疗埃博拉疾病的基本前提。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J.Cunningham教授指出:埃博拉病毒感染细胞的进程必须借助一种蛋白酶(Enzyme)的促进(蛋白酶就是催化剂),如果能够抑制这种蛋白酶就可以有效阻止埃博拉病毒的发作,使其感染效力(所谓“毒力”)接近于零(the infectivity of Ebola
virus dropped to near zero)。
进一步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在这种蛋白酶的催化下,除去自身的一种表面蛋白,将自己的遗传基因注入细胞内部,迅速大量自我复制(繁殖),致使
细胞变性,相互纠结成”团“,堵塞毛细血管,造成人体器官出现“中风”出血现象。
埃博拉病毒本身的寿命很短,只要设法抑制它的繁殖,彻底清楚埃博拉病毒是完全可能的。有效提取促进埃博拉病毒繁殖的蛋白酶是研制治疗埃博拉疾病的的必由之路。
美国哈佛大学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基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埃博拉患者分为一期、二期患者。对于一期病人尽快进行“医学干预”效果是完全肯定的。对于埃博拉疾病,及时进行“对路”治疗是疾病痊愈的关键。总之,埃博拉患者的死亡是治疗迟缓的后果,责任不在病人本身。但是,埃博拉病毒携带者,拒绝治病,必死无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