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的心情不能平静。再过几个小时,我即将登上北去的列车,奔向阔别四十六年的地方。
我从小在城市里长大,没有见过深山老林。我是筹建《五七干校》的第一批先遣队员。我们住的地是一个突起的“小山包”,日本人叫它是”二部落“(日语,不知是什么意思)。其实,在”二部落”的四周,啥东西也没有,不见人烟,周围是一片荒原黑土地。
当时的最紧迫的问题是怎么过冬。小兴安岭的冬天气温很低,有时夜里达到零下四十多摄氏度,人的眼睫毛也会冻住。我们必须盖房子。一天,我们十余人(伐木小分队)步行三十余公里进入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303林场)伐木(以便盖房子)。林场周围全是高大的老杨树。我们住在伐木工人的“窝棚”里面。“窝棚”三面靠山,一面向阳。“窝棚”的入口是一块厚厚的棉布门帘子,人要低头弯下身来钻进入才行。
当伐木人不容易。每人发给一个锋利无比的长柄斧头(砍树专用)和一把有一米长的伐木人专用手锯(也叫”拐把锯“)。伐木人必须单独行动,相距百米以上,以免大树倒下时相互砸伤。四处的积雪有一米多厚,人必须整天跪在雪上面伐树,口渴了,吃一口雪。伐木时,我们只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同伴伐树响声而不见其人,因为,周围都是参天大树。
伐木人最怕迷失方向,迷了路。沿着来的路线回去往往是不可能的,因为,来时的路线有时是顺着山坡下滑的,而回去时在雪面上爬山坡根本是爬不上去的。
如果迷失了方向,天黑下来了,找不到临时居住的“窝棚“,想在老林中过夜只能被冻死。伐木工人的工作是非常艰苦的。
进入温暖的”窝棚“,四面一片漆黑,只能点亮蜡烛。我们体会了伐木人在烛光下的生活,近乎原始人的生活。平日里面,我们吃”玉米茬子“(米饭),很难下咽。记得,有一天“窝棚”被漫天的大雪覆盖了,实际上,我们是从雪堆里面爬出来的。
人生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回忆往事不要后悔自卑。在寒夜的烛光下,我经受了人生的第一次考验。确实,我在深山老林中曾经遇到过危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