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粒子回旋加速器(Cyclotron)的原理

(2014-01-28 04:30:43)
标签:

教育

       请看下图: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e/Zyklotron_Prinzipskizze02.svg/700px-Zyklotron_Prinzipskizze02.svg.png

             这是粒子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图。大家知道,物质粒子的尺寸很小,不到一个纳米,肉眼是看不见的;粒子的质量更小,大约只有1.66x10^-27)千克(Kg)。也就是说,粒子的质量大约在一公斤的亿亿亿分之一,即一公斤的亿分之一的亿分之一的亿分之一,比蚂蚁的小脑袋小多了,比面粉的颗粒小得“不能比”。

            上世纪一开局,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登上了舞台。实际上,原子的质量,99.99%都集中在原子核里面。也就是说,研究物质的原子必须研究相关的原子核。在上世纪,核物理大兴其道,不是偶然的。

             研究原子核特性的一般思路是,用高速带电粒子轰击特定的原子核(叫做“靶”,Target),看看发生了什么。高速粒子从何而来?这是问题的关键。

        1929年,年仅28岁的劳伦斯(E.Lawrence)发明了粒子回旋加速器(Cyclotron)。真是天才也!劳伦斯有什么妙招呢?我们设想,让一个玻璃球在脸盆里面旋转起来,这种游戏孩子们都会玩。那么,让一颗比灰尘还要小的粒子怎么快速旋转起来呢?这就要请教“电动力学”(Electrodynamics)大师了。荷兰物理学家罗伦兹(H.A.Lorentz 1853-1928)创立了罗伦兹变换(爱恩斯坦相对论的数学基础),并且发现所谓“罗伦兹力”(Lorentz's force),也就是说,一个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会受到一种作用力(罗伦兹力),致使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发生连续不断的“偏转”,最终形成一个“圆圈”。

           劳伦斯就是巧妙地利用罗伦兹力,使粒子在真空环境中高速旋转起来,再用两个快速变换极性的“D”形电极,一次又一次地给粒子“加油”,让粒子越跑越快,旋转半径越来越大,最后使其“出局”,击中“靶心”,让实验员观察轰击特定原子核(“靶心”)的结果。

            我们不要小瞧粒子回旋加速器的威力。它可以把带电粒子加速到每秒数万公里的高速度,堪比光速,其能量足以击碎原子核。罗伦斯的粒子回旋加速器,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程度,粒子的动态质量会不断增加,引出相对论“效应”。下回,我们还得讲一讲爱恩斯坦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