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规定我国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13个学科门类。
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是授予学位的学科类别。学科门类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制定,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
总而言之,学科门类是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可以说,你获得什么学科门类的“学位”头衔,基本决定了你的人生道路。也就是说,学位与人生有关。本文的题目就是这个意思。
在同一学科门类之下,设立不同的“一级学科”(共计110个)。这是根据科学研究对象、范式、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划分的学科分类体系,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在一级学科下面还有所谓“二级学科”。实际上,考研报名与二级学科有密切关系。
回忆往事。在五十多年前,我们国家并没有学位制度,大体上只有文科、理科之分。在那个时期,我的头脑里面只有“数理化,天地生”(理科)才算是科学,对文科“不屑一顾”,认为文科不是科学。现在,时代不同了,有了学位制度。我的教育学术活动领域其实属于“理学门类”,数学只是其中的“一级学科”。基于超实数的无穷小微积分是纯粹“理科门类”的研究领域,而“考研”数学则是工学与经济、管理学科门类的事情,两者相差很大。
我为什么要“越界”?为什么要搞《阅览室》《教研室》和“考研”数学?战线是不是太长了?我们把话说到底,放飞无穷小,互联网大课堂,考研电子书,这三者(事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普及无穷小微积分(by
J, Keisker)。
我们搞“考研数学”只是想帮助考生正确理解、掌握当年考研的《数学考试大纲》,而不是搞什么押宝式的“密训保分”(花钱受罪)。考研是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希望,广大考生能经受住“考研”的检验,接受国家的人才“选拔”,走上人生的新历程。
科学与教育讲究的是“实事求是”,老实做人。教师节快到了。昨天上午,我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自绘风景油画)和问候,心中十分感动。师生关系,如同父子(女)关系,是长久不变的人间亲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