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的直觉来说,无理数圆周率pi的深刻印象如下图所示;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9/PI.svg/440px-PI.svg.png
一般而言,无理数的外观都是这个样子,也就是说,无理数不能是有限小数( Terminating decimal)或者是循环小数(Repeating decimal)。无理数都拖着很长的尾巴,一眼看不到头。我们设想,把全部的有理数与无理数都安置在一条几何直线上,让它们各自占有自己的位置(座标点),构成所谓的“连续统”(Continuum,也叫“实线”或实数轴)。十九世纪70年代,集合论奠基人康托尔(Cantor)严密证明了一个事实:无理数的个数远比有理数的个数多,四处稠密的有理数陷入了无理数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这是“连续统”的直观图景。
1948年,美国Edwin
Hewitt利用所谓“超幂”(Ultrapower)技术构建了一种富含无穷小的“连续统”,揭示出在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的长尾巴里面含有许许多多的”超实数“(Hyperreals)存在(需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这些超实数团团围绕在某个实数的周围,彼此相距“无穷小”,也就是说,相互“无限地接近于”该实数。这种情景非常类似于上述无理数包围有理数的场景。
这种超实数的“团粒结构”(又叫做”单子“结构,单子的英文名称是“Monad”)。容易证明,每个单子里面只有一个传统的实数,因为两个不同的实数之间的距离不可能是无穷小。在同一个“超实数单子里面的那个传统实数是该单子里面每个超实数的”标准部分“(Standard part),用符号表示为:
st(x) =
r
(x ∈ Monad(r))
有人猜想,超实数的个数(也叫集合三”基数“,Cardinality)一定比传统实数的个数要大许多。实际不然,超实数与实数的”个数“一样多,也就是说,与实数连续统里面的元素个数一样多。实际上,几何直线的承载能力很强,嵌入实数或超实数,对于几何直线而言,根本无所谓。不知数学家的脑袋里面是怎么想的,显得怪怪的。
对于数学而言,数系的扩充是一场革命。从物理测量来说,有理数就够用了。但是,对于构建适用数学理论而言,需要扩大数系,特别是,对于微积分学来说,我们经常需要与”无限地接近“这种数量现象打交道,采用富含无穷小的”连续统“较为方便(合适)。从本质上来说,无理数与超实数都是通过一种”无限过程“构建出来的”虚构物”,都是”理想数“,其真实程度完全一样,是同一个等级,我们没有必要“厚此薄彼”。我们的出发点是这样的:中国人多,学生多,设法降低微积分学的教学难度,减少微积分学的教学时数,是有实际意义的。说句实在话,要是不为这些孩子们着想,也就不需要如此大动干戈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