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奇号”的火星发展观

(2012-09-30 09:41:55)
标签:

it

       请看下图: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1/Protoplanetary-disk.jpg

         此图表示在茫茫的宇宙空间中,到处弥漫着团状的“分子云”(Molecular cloud),“分子云”体积极为庞大,密度却极小,轻如女孩子的“面纱”。在遥远的过去(数十亿年前),不论在何处,分子(或原子)的大小与质量和现在完全一样,丝毫不差。这一事实是需要理解的(思考问题的前提)。我们不能想象古代的电子、原子与分子会比现在的大一些(或小一些)。天文学家哈勃(Edwin Hubble)发现:在庞大的 “分子云”里面,由于牛顿万有引力的作用会发生局部“凝聚”现象,形成许多较小的“原始行星云盘”(Protoplanetary disk)。我们的太阳系(Solar system)就是由这种“原始行星云盘”在46亿年前形成的。

          实际上,在最初始的太阳系里面,太阳并不像现在这样发光、发热,升温是逐渐的,可以说,太阳本身现在还是自己的“年轻时代”。按照太阳系的演化历史,地球与火星应该算是形成于同一演化阶段,可以算是“同袍弟兄”。根据地球上存在的最古老的岩石,利用现代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方法估计已有44亿年的存在历史。“好奇号”在火星上发现古老河床,里面有原始的水成岩,利用“好奇号”携带的先进探测设备不难推断(探明)其真实“年龄”。由此,火星的“生态圈”(故事)即将浮出水面。

        有人说,你怎么知道远古时代的原子(Atom)、分子(Molecule)与现代的原子、分子“丝毫不差”呢?老前辈教导我们: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是为什么原子、分子却是永远不变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我们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天天在念“数理化,天地生”的”经“,目的就是为了普及基础科学知识,不能”瞎说八道“。有人说,你老糊涂了,当个小学教师都不够资格。我只能天天学习新知识,甘当小学生也。

        说明:在此中秋、国庆佳节之际,我预祝读者朋友节日快乐!

袁萌 930日清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