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NASA)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开始于1961年,那时,我还在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读书。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苏美冷战”是个什么“滋味”。如今,过去的事情就不去谈它了。请看下示意图: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3/Earth-Moon.PNG/800px-Earth-Moon.PNG
从上图可知:月球距离地球有384,405公里,而地球的半径却有6,378公里,因而,上图的比例有点儿“失真”,地月距离还应当拉大30多倍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相对而言,月球体积很小,半径只有1,738公里,约为地球的1/4。实际上,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1.2%),只能算是一个“小兄弟”。
在上世纪中期,如果想把真人送上月球,再穿越这38万公里“地月空间”,那几乎是很难想象的。在那个年代搞“登月”,实在是一种“大冒进”。但是,那时苏美搞“冷战”正进入高潮,国内搞“文革”也不能罢休,人们似乎都发疯了。记得,阿姆斯特朗(Amstrong)登月的那天(1969年7月20日),我正好在黑龙江小兴安岭“五七干校”种黄豆,根本不知道“登月”这个历史性时刻。
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的记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历经十余年,风风雨雨,经受多次挫折与失败,直到阿波罗11号才取得了首次登月的成功。阿波罗11号,重约30顿,飞船分为登月舱(16顿)与指令舱(14顿),在起飞升空75小时之后,进入月球引力范围,首次制动,飞船成为绕月飞行姿态,然后,登月舱与指令舱分离,再次制动,由阿姆斯特朗手动驾驶登月成功。在月面停留不到一天,登月舱离开月面,与指令舱会合,返回地球,历时八天。阿姆斯特朗在月面行走不足三小时,在月面插上一面美国国旗就算“了事”,科学探测是次要的。
如今,世道真的变了。“好奇号”所用的核电池原料是从俄罗斯进口的,美国与俄罗斯不再“冷战”不断。“好奇号”携带多种最先进的探测仪器,激光、X射线都用上了。而且,“好奇号”在火星探测生命的起源为时两年,对人类认识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很有帮助。总之,阿波罗是“苏美冷战”的产物,而“好奇号”更多的是出于对薛定谔“生命观”的好奇心。
“好奇号”与阿波罗登月
说明:近日,阿姆斯特朗死了。他是登月英雄,但是,他不是为科学而去。在月面飘扬美国国旗是什么意思呢(是什么意图)?愚弄我们这一代人并不容易,除非改写历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