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大袁萌
北大袁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397
  • 关注人气:10,6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Seebeck温差发电效应?

(2012-08-08 05:44:10)
标签:

it

     许多物理现象总是需要有人去发现,就是发现了也未必很快就能用得上。

           请看以下肖像: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d/ThomasSeebeck.jpg/418px-ThomasSeebeck.jpg

         这就是1821年发现“温差发电”效应的德国物理学家Thomas Johann Seebeck。温差发电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把两块性质不同的金属片紧贴着放在一起,一面加热,另一面致冷,此时,在这两块金属片之间就产生“电势”,可以形成电流回路。人们把这种现象叫“Seebeck现象”。实际问题在于,选取什么金属材料,温差需要多大,才能使Seebeck现象所发出的电能有实际用处。要是只能发出几个微瓦的电,这种物理效应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人类社会在隆隆声中不断前进,对此,我们往往感觉不到,整天无为度日(下棋打牌)。86日,美国“好奇号”火星漫游者(Rover)登陆火星,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我们要问,“好奇号”的动力来自何处?有人说,是核动力呗!此言不错。但是,核裂变的热能是怎么变为电能的?使用小汽轮机发电?那是在说笑话。

           在“好奇号”上,Seebeck效应就派上了用处,将核裂变的热能源源不断地直接变为254瓦的电源(平均值,不分白天黑夜。“好奇号”就有这么多的“电”,走路必须很慢,每秒钟4厘米,其憨态很可爱。现在,Seebeck早已不在人间,他哪能知道温差发电如今在火星上推动“好奇号”缓慢行走呢?

         说明:如今纳米技术(材料)在迅速推进温差发电走向实际应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