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美国《自然纳米技术》(在线杂志)发表重要文章:研究者建议用纳米真空管(或纳米真空技术)改进传统电子产品的效率,突破Moore定律的瓶颈。请见:Researchers Look For New Way To Develop More
Efficient
Electronics(July 2,
2012,发表于www.Nano.gov网站)。
大家知道,1942年发现了硅半导体,随后,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风暴。传统电子产品越来越小,开发成本却越来越高。那么,出路和在?近日,美国Pittsburgh大学纳米科学家建议一种新方法:“a switch from the use of silicon electronics
back to vacuums as a medium for electron
transport”,意思说说,从半导体电子产品回到真空管时代(电子产品以真空作为电子迁移的媒体)。看起来,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真空管需要高电压才能使电子“一越而过”。
纳米科学家发现,将电子驱赶到某种氧化物表面的一层“二维电子气体(瓦斯)”(Electron
gas)之后,在纳米数量级的真空距离之内,以极小的电压即可吸引电子“起飞”,形成电子回路,可以用于构造下一代的电子产品。这意味着什么呢?
有人以为,纳米技术(Nanotech)与电子消费产品(比如:智能手机)没有多少关系。其实不然。电子(Electron)在导体中快速移动一定会发生相互碰撞(Collision)与散射(Scatter)现象,没有在真空中跑得快。借用纳米真空技术,传统的电子产品就要“换代”了。有人不信,现在的信息技术(基于硅半导体)已经成为“夕阳黄花”,好景不长也。
硬件元器件借助纳米真空技术大大“提速”后,传统的软件是否会显得“迟钝”,跟不上趟?时间会告诉你的。总之一句话,在第五次工业革命浪潮中,传统信息技术不进则退,迟疑不决是没有出路的。
说明:实际上,重要的纳米新闻,每天都有20至30条,国外已经出现“纳米热潮”,国内光靠我一个人忽悠纳米故事,是远远不够的。近日,新浪科技频道对纳米技术非常“给力”,纳米文章几乎必定推荐,但是,很不幸的是,看纳米新闻的人还是比较少。由此可见,纳米技术的普及,任重道远。实际上,这才是一个“小头”,大头还在后面。眼观国内IT业界,莫谈技术怎样,只讲如何抓钱,有人的眼睛急得都“发红”了,好怕人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