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思想意识里,云计算似乎有点儿飘忽不定,迷迷糊糊的感觉。实际上,云计算现在已经可以把软硬件“打包”成为一个整体出售,干净利索,没有悬念。为什么?
在过去,云计算很”粘人“。意思是,云计算的物理系统很复杂,运行起来严重依赖云的提供商(或设计人),外人根本摸不着“头脑”,无门而入。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尤其是美国国家宇航管理局(NASA)对此事很恼火。于是,一批NASA的科学家们用Pytho编程语言开发了OpenStack云计算的“透明‘解决方案(或开放平台),对外完全开放,任由你部署使用。
为了彻底克服、摆脱云计算的这种“粘性”,Ubuntu社区投入不少人力物力,长时间没有任何“回报”,成了一个“大傻瓜”。俗话说得好,傻人有“傻福气”。但是,Ubuntu的这种“傻福气”表现在哪里呢?
近日,世界服务器生产巨头惠普对外正式宣布:从5月10日开始,惠普提供云计算的”打包“解决方案,其中的云架构采用的就是Ubuntu”云平台“。什么是Ubuntu”云平台“呢?说白了,Ubuntu云平台就是基于KVM(即”基于核心的虚拟机“)的Hypervision虚拟化平台。那么,”Hypervision”虚拟化平台又是什么呢?
大约在2006年,一位年轻的以色列软件工程师Avi
Kivity
http://kerneltrap.org/files/avi_small.jpg
玩Linux走火入了魔,突发奇想,想在Linux内核之上,用软件程序来“仿真”计算机的CPU、硬盘、网卡、......等等,搞出一个“虚拟“的计算机,让Windows的应用程序也能在里面跑起来。后来,他的努力果然成功了,这就是KVM(即”Kernel虚拟机“)的由来。2007年2月,KVM的源代码代码被吸收到Linux
2.6.20内核之中。现在,我们搞云计算的人,应该记住以色列Kivity工程师的名字,不要“忘本”。
云计算就在Hypervision虚拟化平台上实现的,各类应用程序装入各自的虚拟机之中,如云一般地飘来飘去,四处游荡,想起来很是“滑稽”。”惠普云“就是建立在这种KVM虚拟机(原理)之上的,技术完全公开,不会”粘人“,发生故障,谁都可以接手排除。在云计算方面,Ubuntu被世界服务器巨头惠普唯一”相中“,这不就是”福气“吗?在我们国内,云计算被弄得玄而又玄,似乎云计算就是搞房地产。国内的本地“云”,很是”粘人“(严重依赖供应商),令人讨厌。再过两、三天,Ubuntu
12.04新版本就要发布了,因此,这几天我要狠狠地忽悠”Ubuntu云计算“才行,顾不上“理爱德”小电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