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24日Ubuntu领头人Mark
Shuttleworth对外宣布Ubuntu
12.04(LTS)版本将引入HUD操作技术之后,IT产业的“局面”(甚至是整个产业的“格局”)逐渐地发生了一些很微妙的变化,需要细心观察才行。
很有代表性的是,1月26日,资深IT评论家Steven J.
Vaghan-Nichols发表文章,题为“Linux users cautiously optimistic about Ubuntu's Head-Up
Display desktop“,意思是说,Linux用户对HUD持有谨慎的乐观态度。在该文中,作者说:“I expected Linux
users to be even more annoyed. I was wrong. Instead, they are
taking a wait-and-see attitude to
HUD”,他的意思是说,“在宣布HUD之后,我原本以为此举一定会更加惹恼广大Linux用户。但是,我错了。与此相反,他们对HUD技术采取一种等待和观望的态度”,而且,他还说:“Users
are willing(自己情愿) to give Ubuntu's new Head-Up Display
desktop a chance(一次机会)”。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比如,1月26日,知名人工智能学者Adriano
Mitre对Mark
Shuttleworth提出建议,HUD不要使用“Levenshtein距离”进行字符串的“模糊匹配”,而改用“the
maximum likelihood “distance” with a linguistic + keyboard (key
confusion) model”,同时,他表示愿意帮助将其编程实现。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建议(非常关键),真是“得道者多助”也。
1月25日,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的系统管理员Joel
Mclaughlin发表署名文章,题为“Ubuntu’s
HUD: A New Way to Use Your Linux
Computer“,该文作者重点阐明了HUD技术的重大现实意义,影响极为深远。该文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写道:”it
seem pretty interesting. It’s definitely a new way to use your
system and a
refreshing(焕然一新) look at how we can make our
systems easier to use for
everyone“,这算是对HUD极高的评价了。
现在,回到我们国内,摆在一切Linux志愿者(不一定是Linux爱好者或是Linux开发者)面前有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对操作计算机的HUD”大变革“是积极跟进,还是被动放弃?当然,也可能有好样儿的敢于站出来批评或反对HUD。这样也很好,真理是不辩不明的。实际上,HUD思路究竟对在哪里?错在哪里?这必须彻底搞清楚(明白)才行。大家知道,字符串的“模糊匹配”(Fuzzy
Matching)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刨根究底,一直追问下去就要涉及所谓“人工智能”(AI)的研究领域。现今,Linux与AI学科发生”交叉“是很自然的现象,不是人为的“强拉硬拽”,搞“包办婚姻”,令人非常“别扭”。
毫无疑问(至少我坚信),在我国境内,有一批头脑清醒的Linux志愿者(精英人物),他们正在积极行动起来,迎向Linux的新浪潮。......Ubuntu属于我们全体人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