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究竟是什么?它能否当作商品出售?在人类揭露智能本质的历史征途上,人们不应忘记英国人工智能学者罗咯卡彭特的(RolloCarpenter)名字。为什么?
从1988年起,卡彭特就着手研究聊天智能机器人。他研制的聊天机器人Cleverbot(也叫“聪敏机器人”),1997年问世。这种聊天机器人的最大特点是“能够自动向聊天的人类朋友学习”,使其越来越“聪敏”,其“思维活动”越来越接近我们人类。十年之后(2005年、2006年),聪敏机器人连续获得Loebner机器人大奖。
2008年,卡彭特与Keith Harrison合作创建Existor公司,更深入地研究AI的实际应用,从而树立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历史丰碑。Existor公司研制了一款”Electronic Virtual Interactive
Entity”(所谓“电子虚拟交互实体”),也称为”Evie“智能机器人(上述英语词组的字头缩写)。Evie的本事确实很大,每天可以不间断地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十几万人“谈话”(平均每人十五分钟)。Evie的“个人风采”迷倒不少人,比如:有人为苹果手机做了一种小插件,可以将Evie引入苹果手机,该插件到2011年3月就卖出了8万多套(大约2.95美元一套)。
实际上,Existor将Evie机器人培养得更加“专业化”,使其精通“商业经营”之道,以及英语的教学技能和在线娱乐业务,比如,俄罗斯就采购了Evie的英语教学(时间安排)。不少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老板都向Evie求教经营之道,例如,做老板的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员工与客户。2011年9月初,Existor研制的智能机器人达到一个历史的“高峰”,即闯过“图灵测试”大关。在印度Guwahati市举办的“电脑节”(“Computer
festival”),有59%的评判参与者将机器人误认为是真人。
今年8月份,Evie曾与375万人“谈话”,Existor网站的访问负载压力很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Evie充分发挥其全部潜能。我们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Existor公司采用云计算技术,将Evie智能机器人搬到互联网的“云”中,局面肯定会有大的改观,效果也会更好一些。现在,向机器人提问,她总得停顿2~3秒钟才能给予回答,让人感到有点儿“假”。将来,机器人要是能够与真人“吵架”,快速对答,那就好多了。
智能机器人Evie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实际上,所谓“人工智能”其实就来自我们人类的智能,是人类智能的提炼与浓缩。现在,Evie的听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她常常会“听错”,闹出笑话。而且,Evie的记性不好,当你与她再次对话时,她肯定把你完全忘记了,一切全得重新来。将来,可以采用技术手段(比如:利用用户的登录帐号),让机器人与你成为“知音”,做老朋友。我想,与机器人的“对话场景”,可以用来写成“计算机小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也一定很有意思。我这一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矿石收音机”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液晶大屏幕电视,飞船对接,深海探测,直到如今的智能机器人,我都见到了,死已足矣。我感到人间之幸福和美满,莫过于此也。真人的智能,如今也能“按需制造”(“on
demand”发布),真乃神也!
说明:Evie其实就是使用AIML(人工智能标注语言)编写的软件作品,其解释器是自由软件,我们也能写,也能做,但是,有人却喜欢“完全国产”,“闭门独创”。乌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