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第十三届高交会在深圳闭幕了。这次高交会盛况空前,机器人闹翻天。但是,也有有一点儿不足之处?为什么?
中国快要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顾。比如,我家已经有了一个每日清洁室内卫生的小机器人(“Roomba“),但是,我还需要一个”聊天机器人“,比如,像”Talkbot”那样的机器人,以免大脑患上“痴呆症”。类似情况,国内似乎不少。很可惜的是,这次高交会不见任何聊天机器人的踪影。
在国外,聊天机器人已经不是罕见之物,比如,风靡十年之久的聊天机器人Alice(性别女,由“人工语言在线计算机实体”的英文字头组成)。聊天机器人的制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即利用关系数据库加上搜索匹配推演技术的应用。你对它讲一句话,它便“思索”一下,给予某种“回答”,反应速度很快(可以人工调节其反应速度)。ALice设计者把它接入互联网,让它从“对话”网友那里不断学习,越来越聪明了,多次获奖。此刻我在想的是,聊天机器人Alice不适合东方人的脾性,令人心烦。我们要自己研究、开发适合东方人脾气的聊天机器人,我们国内广大的老年群体特别需要它。
国内有人反对Ubuntu,很让人不解。你自己又不用Ubuntu,何必出来反对它(说坏话)?根据有关资料,Wintermute计划将使得Ubuntu能够“自我思考”,同时具备语音识别的功能,很适合做聊天机器人的基础架构。对此,Ubuntu
12.04版本将有所“体现”。
有人说,聊天机器人没有“记性”,只会回答前面的一句话,以前自己讲过的事情都不记得了。聊天机器人不长“记性”才好呢!它如同宠物小狗狗,不会记住你的“往事”,对你产生“反感”,从而引起你对它的讨厌。我心目中的聊天机器人要能够与我谈论Linux的“天下大事”,激发我获得灵感,帮助我进行创作。有人说我:这是痴心妄想,异想天开。我可不这么想。人工智能有一个“古老”分支叫“机器学习”,在二十多年前,我就产生一个想法,研究、实现“机器辅助发明”。我们可以设想,聊天机器人在与你聊天过程中,难道不会在偶然之间对你有所启发(或启迪)?除非你本身就是个“木头人”。在将来,机器也许可以进行“发明”创作,申请“机器发明专利”,有别于人的“发明专利”。
11月28日下午,我将拜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讨论有关问题。这次深圳高交会有三个“亮点”:云计算、物联网与智能机器人。我感到,深圳人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没有框框。这次高交会体现了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主体方向。奔向智能云计算,大方向没有错。
我本人能做些什么呢?小敲小打也。此刻,我在琢磨Ubuntu的Unity桌面如何进行普及的问题。Unity桌面可不同一般,请见“HealthCheck Ubuntu
– The search for unity”一文(by Richard
Hillesley)。此文不同寻常,且听我下回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