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早晨,偶见一篇好文章,题为““核高基”巨额中央财政补贴恐成“画饼””(本文简称“核高基画饼”),此文是《中国产经新闻报》特约记者佟文立在10月14日发表的,读后有感。
我是教数学的,平日喜欢“较真”,有时难免“死钻牛角尖儿”。看了“核高基画饼”一文,心中有气,不得不说上几句。“核高基画饼”作者引用《中国软件》发布的公告说:“......其子公司“中标软件”作为牵头单位,所承担的“桌面操作系统研发及产业化”课题所获核高基专项资金为8969万元,所承担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研发及产业化”课题所获核高基资金为1.5963亿元;其参股公司武汉达梦作为牵头单位,所承担的“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套件研发及产业化”课题所获核高基专项资金为5571万元”,意思是说:桌面操作系统与服务器操作系统都得到了中央财政的巨额补贴。这句话,我没有说错吧?
在10月13日发布的Ubuntu
11.10桌面上,屏幕左侧有一个会移动的“功能柱”,忽儿出现,忽儿又隐去,其中包含4个功能按钮,即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幻灯片制作以及与“云”有关的操作系统(Ubuntu
One),毫无疑问,这些按钮组件都已经“产业化”了,否则是不会对外发布的。众所周知,Ubuntu系统集成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软件技术,而且按照自由软件授权规则来发布,任由你“免费自由”下载使用,程序源代码完全公开。我很感奇怪的是,国家为什么还要巨资“补贴”这些软件开发项目?钱要花到哪里去?用一亿元人民币去买一个“功能按钮”确实够荒唐的了,堪称“世界奇闻”也。
有人说,“核高基”项目要的是“自主可控”。我们问:Ubuntu难道不”自主可控“,除了Ubuntu的品牌之外?国家搞“核高基”的目的是花钱买“自主可控”,但是,到头来“核高基”项目的中央财政补贴怎么变成了“画饼”?这是“活该”!我看,某些“核高基”软件开发项目的立项过程本身就是“脱离实际”,那个所谓的“专家小圈子”说了就算数。
有人说,“核高基”软件项目不能搞自由软件,有法律风险。印度政府的全国法院系统使用的就是Ubuntu
10.04 LTS版本,怎么就不怕法律“风险”?我们拒绝自由软件的应用,全是借口。在我们国内,如何看待自由软件的问题,从来就没有解决好,稀里糊涂,谁说了也不能算数。
刚才,我打电话询问撰写“核高基画饼”一文的记者,他对我说:”这才是开始。“乖乖,这才是开头啊!看起来,”核高基“的”11.5大总结”就要“热闹”起来了,除了“落后”被动挨打之外,还有什么好总结的?我们草根百姓将“拭目以待”!今后,有关“核高基”内情的披露文章只要一出来,我们就拿来看看其中有什么“奥秘”,要特别留意“核高基”项目的巨资补助是怎么花的。国家的钱,你们花了,还不许别人说?我就是不服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