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永中科技带着自己的“孩子”(即永中集成Office)被扫地出门(裁定破产),到处游荡,居无定所,怪可怜的。谁来救它?
7月5日,《经济参考报》发表署名文章,题为“政府采购难成国产软件救命稻草”,对永中科技描述如下:“毋庸置疑,政府采购对推广国产软件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发展壮大国产软件不能单纯依赖政府采购。今年5月宣告破产的永中科技便是一例。借力政府采购迅速发展起来的永中科技,随着政府部门采购项目逐年减少,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最终不得不因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宣告破产。”文章的这种说法,似乎给永中科技做了“盖棺定论”,使其成为“单纯依赖政府采购”而最终导致失败的典型。我认为,这种说法缺乏事实根据,不足为信也。
让我们回到十年前的时光。在这一期间以及在以后的3~4年里面,永中科技可以说是处在“白手起家”(从技术层面来说),快速发展的成长阶段。在此期间,软件架构师曹参带领一批永中“小毛头”,意气风发,夜以继日,不辞劳累,为永中集成Office的诞生而拼死奋战。在这一极为重要的关键时期,永中科技迅速地发展与成长起来。我们要问,是谁出力帮助了永中科技的发展与成长?
永中科技是所谓“借力政府采购“迅速发展起来的,还是在国家863战略发展计划的大力资助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永中科技的自主创新办公软件产品永中集成Office,可以说是我国863计划的一项“产物”,2005年投放国内外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我们要问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在以后的几年里面,为什么永中科技的“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最终不得不因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宣告破产”?该文作者认为,因为永中科技“单纯依赖政府采购”,导致其最终以宣告破产而告终。我们再追问一句:永中科技破产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我国政府部门软件采购项目在逐年减少”吗?非也,历史事实数据说明:我国政府软件采购的项目、采购的金额,不是逐年在减少,而是相反,在逐年增加,只是国外软件企业(比如,微软与IBM)所占的采购比例大大增加,极大地挤占了国内软件企业的生存空间。比如,据国家版权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31日,全部国家中央国家机关按时、保质、全面完成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其中采购国外软件的比例达到了62%,是国产软件的将近两倍,而在采购金额上,采购国外软件的金额甚至占到了总采购金额的82%以上。”
近年来,政府采购“偏向”国外大企业(不说是“偏向”,说是“倾向”也行),加之国内软件盗版泛滥,致使国内通用型软件企业“难于度日”,有的甚至流落街头,可怜兮兮。特别是,对于永中科技这类“战略储备型“的软件企业,过去的发展恩人是政府,今后的生存恩人也是政府。服务于国家政府(信息安全)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谁家不养只看家狗狗呢?
说明:今晨前往唐山,暂且搁笔。抱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