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所谓的“盗版”主要是指XP的盗版,少量为Win 7的盗版。本文话题有点儿敏感,愿意接受批评。
今年2月5日,公安瓿网络安全保卫局发布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报告指出,在全国范围内,2009年度,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比例为70.5%,较之去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
理中心病毒样本库的统计,2009年新增病毒样本299万个,是2008年新增病毒数的3.2倍,其中木马程序巨量增加。截至2009年底,木马样本共 330万多个,占病毒木马样本总数的72.9%,而2008年这一比例只有54%;2009年发现新增木马246万多个,是2008年新增木马的5.5
倍。由此可见,计算机木马(Trojan)危害最大。有一种木马更具危害性,具有自动的传播性,使用户计算机成为机器人(Robot),俗称“僵死”、“肉鸡”。在网络上,机器人多了,极易被黑客利用干坏事。
病毒木马从何而来?跟踪监测和研究分析表明,当前,计算机病毒木马本土化趋势加剧,变种速度更快、变化更多,潜伏性和隐蔽性增强、识别更难,与防病毒软件的对抗能
力更强,攻击目标明确,趋利目的明显。因此,计算机用户账号密码被盗现象日益增多。病毒木马传播的主要渠道是网页挂马和移动存储介质,其中网页挂马出现复合化趋势。何谓“网页挂马“?顾名思义,其危害之大显而易见。
病毒木马与盗版何干?这是一个敏感话题。在2006年,一项IDC调查指出,约有1/4的网站具有“恶意挂马”的表现。在2009年年底,一家德国Media
Surveillance公司收集到500多个破解Win 7激活技术的盗版样本(具体破解的方法未必有这么多),发现其中32%以上的样本含有恶意代码(malicious
code)。此项研究是否得到微软资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应当认为,这个含有恶意代码的盗版比例还是比较接近客观实际的。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比例高达70.5%,这不能不说是病毒木马的扩散与盗版泛滥存在着“正相关”。为维护我国社会民众(包括个人隐私)的信息安全,必须有意识地努力减低盗版的社会危害。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打击盗版只是微软公司一家人的事情(与其存在直接的厉害关系),但是,从盗版所造成的巨大社会危害的角度来看,打击盗版应当是我们全社会共同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不应当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已。
说明:有人说我这是替微软说好话,也许拿了微软的好处费。在此,我索性为微软叫声“屈”(委屈之意),微软不是本土企业,各方不敢得罪,胆小谨慎,处处小心,连说胡话的混混儿也不敢反击,怪可怜的。我是多方不讨好,该骂,活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