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GNU是自由软件基金会(FSF)的主张,彻底排斥任何私有软件。在FSF看来,Ubuntu发行版还不够GNU的标准。那么,该怎么办呢?
9月19日这一天,是今年的《世界软件自由日》,受到FSF的支持。自由软件不同于开源软件,前者看重的是用户使用是否自由(Freedom),后者追求的是软件本身是否好用(Useful)。按照这个标准,Ubuntu发行版还不能算是纯粹的GNU发行版。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在2006年年初,两位爱尔兰工程师(Bbrazil与Ompaul)提出一项基于Ubuntu的开发计划,后来,该计划得到了FSF的大力支持,正式取名为gNewSense(读音为guh-NEW-sense,重音在NEW上面),目的就是建立GNU/Ubuntu发行版。今年4月15日,gNewSense
2.2版本正式发布,受到广泛的关注。
gNewSense发行版不喜欢XP私有软件世界,因而,它特别重视LiveCD和自启动U盘载体(纯粹利用GNU工具,制作起来并不容易)的发布,不想和XP瞎掺和(比如,共用一个硬盘)。现在,gNewSense也有了中文版本。碰巧的是,知名的Mint
Linux发行版,强调软件的好用和适用,也是源自爱尔兰人。这两个出自爱尔兰的Linux版本都是基于Ubuntu发行版,但是,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而且都很知名。爱尔兰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人口不算多,却出了这两个极不相同的Linux版本,真是奇妙之极。我们中国人讲究适用,当然就会抓住Mint发行版不放手了。
由于gNewSense是彻底遵守GMU精神的Uuntu发行版,当然只能采用Gnome桌面(缺省),而且,它包括了OOo.org
3.0办公套件。这一点很重要。在思想上,应该尊重GNU精神,在行动上,不必强求彻底照办。但是,在庆祝《世界软件自由日》期间,就不得不提一下gNewSense发行版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整个的gNewSense系统占30GB存储空间,而其LiveCD的体积只有683MB,如果嵌入U盘,4GB容量足够了。
今年,在我国境内举办的《世界软件自由日》庆祝活动已经相当普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遍历中国的整个高校系统。特别是,北京Linux用户组(BLUG)对《世界软件自由日》的实际贡献已经遍及全球,因此,北京也是今年全球《世界软件自由日》的一个知名活动中心。我们可以这样说,现在,在我们中国境内,自由软件已经由概念变为现实,比如,雨林木风中文定制版Linux
Y1.11,以及深圳乌邦托中文定制U盘(一种类GNU/Linux发行版)。
总之,GNU/Ubuntu是Ubuntu发行版的一个GNU分支,是当代GNU系统的代表(象征)。说句实实在在的话,自由软件的概念十分清楚,人人都能明白,但是,自由软件的实现却经历了十几个年头,遭遇过不少的是非曲折。人们误读自由软件由来已久。实际上,自由软件的真正对手并不是微软(公开的敌人),而是我们自己(暗中的对手)。一句话,软件自由日并不是软件开源日,后者容易,前者难办。无论如何,在中国境内,自由软件现在已经见到一线曙光。用户使用软件是否自由,并不等同于软件本身是否好用。前者着重点是用户使用是否自由,后者看重的是软件本身是否好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