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看似很有钱,是私有软件的天堂。近日,美国开源界有些动作,成立美国开源大联合(OSA),促进开源大发展。具体情况如何?
据有人对我说,美国人很傻,在他们的个人电脑中有用的软件很少,来路不明(即盗版)的软件不用。在美国,政府机构的软件采购往往要花费大钱购买许多私有软件产品,这样使用起来他们才放心。当然,对美国政府而言,微软公司不是外国企业。在美国,要求政府采购开源软件产品也是困难重重,阻力很大。那么,该怎么办呢?单靠个别人士游说政府官员,很费劲。于是,成立全国开源大联合,发出统一声音,势在必行。在这种大背景之下,7月22日,美国开源大联合(OSA,Open
Source for America)宣布成立。主要成员有:AMD、Canonical、Google、Novell、Oracle以及Red
Hat,OSA共有70多个成员单位,其官方网站是www.opensourceforamerica.org,指导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包括Tim
O'Reilly、Mark
Shuttleworth和Jim
Zemlin三人;其他70名成员单位有:(限于我们所熟知的)AMD、Canonical、Debian、GNOME、Google、Linux
Foundation、Mozilla、Novell、Oracle和Red
Hat等。由此可见,OSA成员单位的代表面很广,代表性很强,公司企业,科研机构和开源社区都有代表参与进来。
OSA发出了什么声音?在OSA的Q&A文件中,OSA明确表示,OSA并不要求美国政府偏爱(即政策倾斜于)开源软件,而只是要求政府在平等的基础上,考虑开源软件和私有软件。这一点,很重要。也就是说,什么政策倾斜都是不必要的,公平竞争就是一切。同时,OSA认为,一般而言,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指的是同一种软件类型,只是哲学理念有所差别,OSA在不同场合将交替地使用两者。OSA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以便更接近政府领导人,同时,平日使用技术手段联系各OSA成员单位。OSA认为,欧盟、巴西和印度政府使用开源软件较为先进。
现在,美国搞了OSA,我们能不能也搞一个中国开源大联合(OSC,Open
Source for China)?实际上,我国与美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在我们看来。国际开源巨头都是跨国企业,不是本国企业,不能与它们搞凑合(行动)。但是,我感到很奇怪的是,Ubuntu的主要赞助商Canonical公司(公司总部驻地英国伦敦)怎么也跑到美国OSA里面去了,而且Ubuntu奠基人Mark
Shuttleworth先生成为OSA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如此说来,如果我们要搞OSC,也可以请Mark Shuttleworth先生来参加了。
OSA给我们的启示:当今,开源企业如同在私有软件汪洋大海中的一群小岛,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如不联合起来,发出统一声音,政府听谁的?真正的开源联合体应当代表广大开源企业的最大切身利益,为它们说话,为它们出力,而不是无所作为。
说明:我非常敬佩Ubuntu奠基人Mark
Shuttleworth先生的过人智慧,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他领导着Ubuntu国际社区不断发展壮大,直到今天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说句实在的,我平日爱说Ubuntu的好话,其实就是有意地说给某些人听的。谁心里面都明白,这些人所最不爱听到的就是Ubuntu的成功业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