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Canonical公司是Ubuntu的主要支持者。我们可能并不知道,Canonical公司的全体员工不足100人,分布在全球近20个国家的境内。该公司注册地点是在大西洋中间的一个小岛上,公司总部只有几个人,负责日常联络和文件收发工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MarkShuttleworth本人,现年35岁,平日乘坐私人公务飞机,全球飞来飞去。Canonical公司的正式员工,全是经由网络招聘,平日在自己家中工作,处理电子邮件,编写程序代码,参与论坛讨论。该公司员工的对外身份不必是公开的,平日表现为一个普通的社区成员。Canonical公司没有办公大楼,没有豪华轿车,没有物理实体,没有股票上市,只有一个官方网站。
该公司完全办在网上,管理全凭网络。
Canonical公司,非常透明,平日召开全球网络电话会议,协调工作,借助IRC相互联络沟通,利用“Iseekyou”(类似我们的QQ),聊天、玩笑,不分黑天白天(全球范围)。公司利用电子通信手段,紧张有序地工作。技术员工多半使用“UbuntuStudio8.04”(所谓“Ubuntu工作室“),根本与微软商品软件产品不沾边。在Canonical的组织领导下,全球Ubuntu社区简直就是一个小社会(有60多万人网络居民),好似一个当代的乌托邦“理想国”。别看这种网络公司规模小,投入成本低,办不成大事,实际上,这是花小钱,办大事,而且风险小,收益大,是相当时髦的公司经营模式。
Ubuntu8.04发行版是一个精品级的商业发行版。不要以为它是供人们自由使用的一个软件包,仿佛总是“Beta版”,就小瞧它。比如,在今年6月3日,在台北国际电脑大展上,Canonical推出的移动Ubuntu发行版(称为“NetBookRemix”),完全任凭你免费OEM,把那些小电脑生产厂商的老板们逗乐了。6月10日,JasonKichen发表文章,称赞Canonical的OEM策略值得赞扬(请见:“CanonicalOEM
Strategy Deserves Applause”一文)。
毫无疑问,Canocical的管理(技术)水平是很高的,工作效率极高,而且能够实现每天接连不断地连续工作,有条不紊。Canonical的网络经营模式,现已被拉丁美洲国家借用,搞所谓“开源外包”,在网络上,把程序开发的繁重工作“外包”出去,反正代码是开放的,没有什么机密。对于这些代码完全开放的程序,它们的价值何在?想想“软件免费,服务收费”的信条就不难明白了。这种“开源服务”是很可怕的,它将从根本上动摇整个传统软件业的根基。难怪微软首席技术长官RayOzzie最近讲话,他说:“微软的最大威胁是OpenSource,而不是谷歌”。但是,微软帝国与全球开源散兵都是长期存在的现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我们必须尊重微软,向微软学习,因为,微软现已提出要向开源学习。大家彼此彼此,共度困境,分享胜利。
(注:有人说,这是投降主义。我说不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