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6
  • 关注人气: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邻居们》为例谈老舍的语言特色

(2008-06-17 14:04:42)
标签:

老舍

邻居们

语言特色

教育

分类: 原创

以《邻居们》为例谈老舍的语言特色

                 沈阳  鲍振平

    老舍被称为语言艺术大师。他的小说在语言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集通俗性与文学性于一身,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考究而不雕琢,俗而能雅,清浅中有韵味,从而表现出作家独具的个性色彩。这种个性色彩鲜明的语言,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现代白话文学语言,同时也使老舍的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典范意义的白话作品。现就以他的作品《邻居们》为例谈谈他的语言色。

  (一)俗白口语活泼晓畅

   水从源头起,话自根上来。老舍作品活泼的语言无疑同现实的口语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也同他对口语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态度密不可分。喜爱口语大白话,也重视语言与生活的联系,使老舍的作品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很好地反映了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还在北京口语的基础上,广泛吸取民间文学营养,用普通人都能听得懂,说得出的话来写作,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而又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不流于浮浅。例如《邻居们》中

1、“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

2、他相信中国顶大的官儿写的信,也不如洋人签个字有用。

3、明太太把邻居窝回去,非常的得意。

4、不用说,这是杨老婆写给明先生的,把她“刷”了下来。

5、她得预备好了,等丈夫回来,先垫下底儿

6、幸而他已经见着写错了门牌的那位朋友,心中有个底儿,没被洋人问秃露了。

7、脱了你那件袍子,咱们都是一样

   以上几句中大量使用口语,用“顶好”“顶大”代替“最好”、“最大”;用“窝回去”代替驳回去、使之退回去;用“刷”代替截留接收等,比较一下还是前者通俗的多,晓畅的多,是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还让人读之亲切上口。把“准备”说成“垫下底儿”,把“露馅”说成“秃露”更是他有意按人物身份为之,准且地反映了所要表达的内容。而“脱了你那件袍子,咱们都是一样”这句俗语更是深入浅出的说出了仆人们对明太太的不屑。

作为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老舍使用语言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精益求精的。对待口语,他也是既充分的信赖,放胆的使用,又积极的加工,精心的提炼。如果说,老舍的口语化语言是清澈的溪水,那么,生活便是那源头的泉眼;如果说,其口语化语言是绚丽的花朵,那么,生活便是那肥沃的土地。由热爱生活,到热爱植根在生活中的大白话;又由热爱大白话,到放开胆子使用大白话去再现生活,这是老舍语言观的有机构成。他曾再三强调:“大众语言原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白话中有金子,“要积极的去在大白话中找出金子来”。他还主张“用白话描写一切”,除对话之外,叙述、描写、哲理等等都应当也可以使用大白话。“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古代诗人才能用古雅的文字描写田园风景。白话也会。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儒雅的文字才能谈哲理。要知道,宋儒因谈性理之学,才大胆地去用白话,形成了语录体的文字。白话会一切”(《怎样写通俗文艺》)。

   (二)叙事有语言凝炼、准确、生动

同世界其他语言相比,汉语有很突出的特点。单音节语素占主导,结构灵活,组合自由等,在世界上以简练而著称。对此,老舍总是引以为自豪。他多次指出:“简而明,这是我们语言的特色”。(《文学创作和语言》)且结合《邻居们》中叙事语言例子加以说明。

    1、“明太太的心眼很多。”“她知道自己有个大缺点,不认识字.” “她爱疑心”

    2、“明先生对太太是专制的 ”“在心里,他真看不起太太,可是不许别人轻看她”“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他没有国家,没有社会。可是他有个理想,就是他怎样多积蓄一些钱”
    3、“杨先生是最新式的中国人,处处要用礼貌表示出自己所受过的教育”

小说中叙事语言极其凝炼每个人物的介绍简介凝炼。小说一开头介绍“明太太的心眼很多”“大缺点,不认识字”,这应该可以算作性格中的两大特点。这些都为下文很多情节埋下了伏笔,如果不是她心眼多,在明先生面前总是编排是非,就不会有两家不断的纠葛和冲突。如果不是她不认识字,从而多疑,拒收信件,那么送错信事件也不会演化成一场风波。可见,仅几字却字字珠玑。

小说明先生的介绍,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新式的职业背后旧式男人的典型形象。他他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首先,他是专制的,他是家庭的主角,控制着明太太;其次,他虚荣,好面子,“在心里,他真看不起太太,可是不许别人轻看她;她无论怎样,到底是他的夫人”;第三,他保守、骄傲,没有社会责任感;在知识上固步自封,在为人上自负傲慢。”

而杨先生的介绍更是简明。他是最新式的中国人,处处要用礼貌表示出自己所受过的教育,一句话说明了他属于另一个市民阶层,是爱惜自己“礼貌”和“身份”的小知识分子市民阶层。他受过教育,但是也为此所苦。

如果说叙事语言的凝练是老舍的一贯风格,那么叙事语言的准确生动更是他的拿手好戏了。看下面的例子

   1、叫别人知道她的厉害,她是明太太,她的霸道是反射出丈夫的威严,想象月亮那样的使人想起太阳的光荣。

   2、可是他有个理想,就是他怎样多积蓄一些钱,使自己安稳独立象座小山似的。

   3、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

   4、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气,象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

   5、他等着明先生来找他打架,他不怕,他狂吸着烟卷,仿佛打完一个胜仗的兵士似的

   从以上几句中我们看到语言的简洁、准确关键是词语的精选妙用。“一个词就揭示出对象的特征”。
    例一月亮”“太阳”的比喻非常生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太太在家中的卑微地位和外强中干。例二用“小山似的”不用“大山”来描述明先生他的小市民形象。例三用“水晶里包着的小物件”比喻明先生的这个缺陷之显眼、刺眼最生动了。例四和例五用“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打完一个胜仗的兵士似的”说明杨先生这类知识分子由文明人变回野蛮人后的解脱和兴奋的心情真是妙笔呀。老舍不愧是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中的语言没有矫揉造作的知识分子腔,俗白、凝练、生动、纯净,的确是“宛转如珠,流畅似水”,活泼有趣,雅俗共赏。无论是刻画人物或是叙述故事,都那么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然而又看不到丝毫雕琢的痕迹。这对于中国文学语言艺术的丰富和发展是个突出的贡献。

   (三)人物语言应人、切情、合境

语言的运用总是有具体对象和语境的。特别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同所描绘的人物、事件、场景等相适应。为此,老舍说过:“文字的感动力是来自在某个场合中必然的说某种话”;(《我的“话”》)“作者必须苦思熟虑:如此人物,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话剧的语言》)在《邻居们》中,应人、切情、合境之处不少。

例如明太太在“葡萄事件”中语言描写:

  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

  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太太的言谈举止以及“心眼”,最出色的表现就在她的语言上,寥寥几句,句句带着居高临下的蛮不讲理,市侩兼泼妇的气息扑面而来。对这类人物,老舍常常施以漫画式的描绘和辛辣的嘲讽。老舍在《人物的描写》一文中提到描写对话:“我们须依着他心中的变动去写他的话语。言谈不但应合他的身份,且应合乎他当时的心态与环境。”

再如写杨先生,在“信件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变化,此处语言也是极其应人、切情、合境的。最初,杨先生写了一封文明交涉的信,“想像到明先生见了信,受了感动,亲自来道歉……”但明太太的拒收使“信件事件”的进展似乎无以为继,杨先生无奈地“甚至于想到和明先生在街上打一通儿架”;好在紧接着又来了一封送错的信,推动故事有张有弛地继续着。正是这第二封信,使小说中杨先生的心理产生了数番的跌宕起伏,非常有意思:“他忽然想到扣下这封信,可是马上觉得那不是好人应干的事。”等老妈子把明太太再次拒收的信拿回来之后,他“倒为了难”,“想来想去”,才决定贴上二分邮票把信寄出。第二天下午听到明太太挨打,杨先生“忽然想起那封信,也许那是封重要的信”,“这么一想,他非常的不安。他想打开信看看,又没那个勇气。不看,又怪憋闷得慌,他连晚饭也没吃好”。不安与思考的结果,终于“使他觉出自己的优越,明先生只是个会抓几个钱的混蛋”,并且再次想到把信扣下以报复“混蛋”。最后,杨先生“很得意的把两封信一齐发了。他想像着明先生看看那封客气的信必定悔悟过来,而佩服杨先生的人格与手笔”。由杨先生的心理变化,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表面上“最新式”的中国人,骨子里其实还是一个旧式的读书人,只不过加上了一点现代小市民的自以为是和一点“精神胜利”。《邻居们》中,作者的叙述与人物内心语言水乳交融,使读者读后感到既是人物内心活动,又是叙述人的具体描述,真正达到了叙述人象是钻进人物内心去说话的境地,使读者能及时得到叙述人的提示,很快“进入角色”,身历其境地分担人物思想感情,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幽默诙谐不失严肃

   《邻居们》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语言幽默,字里行间带有诙谐的讽刺。

老舍有一篇文章就叫作《谈幽默》,写道:“幽默是一种心态,我们知道有许多人是神经过敏的,每每以过度的感情看事,而不肯容人。这样人假若是文艺作家,他的作品中必含着强烈的刺激性,或牢骚,或伤感;他老看别人不顺眼,而愿使大家都随着他自己走,或是对自己的遭遇不满,而伤感的自怜。反之,幽默的人便不这样,他既不呼号叫骂,看别人都不是东西,也不顾影自怜,看自己如一活宝贝。他是由世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从老舍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最重要的一点:同情心。真正的幽默是要有同情的。对世人的不幸,对人间的缺陷要有同情,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悲悯;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一视同仁地同情;不是说我是亿万富翁,你是一个小乞丐,给你一块钱,而是设想,假如我也有要饭这一天怎么办?老舍用了“四海兄弟”这个词,幽默是四海兄弟。他写一个可笑的人物的时候,包含着这样的可能性:我你都有可能成为他,他可能是你和我。这种心态下,老舍的幽默给人的阅读感觉是平等、善意、宽容,可算是“穷人的幽默”(舒乙)。

   《邻居们》中杨先生的:“听着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他什么也不计较了,只觉得这么作痛快,舒服,光荣;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气,象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他觉得年轻,热烈,自由,勇敢。”

先生的:“不想过来;他觉得杨先生不那么讨厌了;看着破碎玻璃,他虽不高兴,可也不十分不舒服;‘恨’有那么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都充满了幽默的色彩。可这背后却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在讥讽明家夫妇,嘲笑杨家夫妇的同时,也会想到他们身上的一些弱点,例如自负、傲慢、病态的自卑,一厢情愿,做作等等,也在我们不同人身上存在。老舍的幽默背后总有些很严肃的东西,读后让人笑不出来。

    以上是就《邻居们》谈了谈老舍的语言特色,对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挖掘远不止这些,就以此见笑于大方之家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