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舍邻居们语言特色教育 |
分类: 原创 |
1、“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
2、他相信中国顶大的官儿写的信,也不如洋人签个字有用。
3、明太太把邻居窝回去,非常的得意。
4、不用说,这是杨老婆写给明先生的,把她“刷”了下来。
5、她得预备好了,等丈夫回来,先垫下底儿
6、幸而他已经见着写错了门牌的那位朋友,心中有个底儿,没被洋人问秃露了。
7、脱了你那件袍子,咱们都是一样
作为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老舍使用语言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精益求精的。对待口语,他也是既充分的信赖,放胆的使用,又积极的加工,精心的提炼。如果说,老舍的口语化语言是清澈的溪水,那么,生活便是那源头的泉眼;如果说,其口语化语言是绚丽的花朵,那么,生活便是那肥沃的土地。由热爱生活,到热爱植根在生活中的大白话;又由热爱大白话,到放开胆子使用大白话去再现生活,这是老舍语言观的有机构成。他曾再三强调:“大众语言原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白话中有金子,“要积极的去在大白话中找出金子来”。他还主张“用白话描写一切”,除对话之外,叙述、描写、哲理等等都应当也可以使用大白话。“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古代诗人才能用古雅的文字描写田园风景。白话也会。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儒雅的文字才能谈哲理。要知道,宋儒因谈性理之学,才大胆地去用白话,形成了语录体的文字。白话会一切”(《怎样写通俗文艺》)。
同世界其他语言相比,汉语有很突出的特点。单音节语素占主导,结构灵活,组合自由等,在世界上以简练而著称。对此,老舍总是引以为自豪。他多次指出:“简而明,这是我们语言的特色”。(《文学创作和语言》)且结合《邻居们》中叙事语言例子加以说明。
小说中叙事语言极其凝炼每个人物的介绍简介凝炼。小说一开头介绍“明太太的心眼很多”“大缺点,不认识字”,这应该可以算作性格中的两大特点。这些都为下文很多情节埋下了伏笔,如果不是她心眼多,在明先生面前总是编排是非,就不会有两家不断的纠葛和冲突。如果不是她不认识字,从而多疑,拒收信件,那么送错信事件也不会演化成一场风波。可见,仅几字却字字珠玑。
小说明先生的介绍,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新式的职业背后旧式男人的典型形象。他他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首先,他是专制的,他是家庭的主角,控制着明太太;其次,他虚荣,好面子,“在心里,他真看不起太太,可是不许别人轻看她;她无论怎样,到底是他的夫人”;第三,他保守、骄傲,没有社会责任感;在知识上固步自封,在为人上自负傲慢。”
而杨先生的介绍更是简明。他是最新式的中国人,处处要用礼貌表示出自己所受过的教育,一句话说明了他属于另一个市民阶层,是爱惜自己“礼貌”和“身份”的小知识分子市民阶层。他受过教育,但是也为此所苦。
如果说叙事语言的凝练是老舍的一贯风格,那么叙事语言的准确生动更是他的拿手好戏了。看下面的例子
语言的运用总是有具体对象和语境的。特别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同所描绘的人物、事件、场景等相适应。为此,老舍说过:“文字的感动力是来自在某个场合中必然的说某种话”;(《我的“话”》)“作者必须苦思熟虑:如此人物,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话剧的语言》)在《邻居们》中,应人、切情、合境之处不少。
例如明太太在“葡萄事件”中语言描写:
明太太的言谈举止以及“心眼”,最出色的表现就在她的语言上,寥寥几句,句句带着居高临下的蛮不讲理,市侩兼泼妇的气息扑面而来。对这类人物,老舍常常施以漫画式的描绘和辛辣的嘲讽。老舍在《人物的描写》一文中提到描写对话:“我们须依着他心中的变动去写他的话语。言谈不但应合他的身份,且应合乎他当时的心态与环境。”
再如写杨先生,在“信件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变化,此处语言也是极其应人、切情、合境的。最初,杨先生写了一封文明交涉的信,“想像到明先生见了信,受了感动,亲自来道歉……”但明太太的拒收使“信件事件”的进展似乎无以为继,杨先生无奈地“甚至于想到和明先生在街上打一通儿架”;好在紧接着又来了一封送错的信,推动故事有张有弛地继续着。正是这第二封信,使小说中杨先生的心理产生了数番的跌宕起伏,非常有意思:“他忽然想到扣下这封信,可是马上觉得那不是好人应干的事。”等老妈子把明太太再次拒收的信拿回来之后,他“倒为了难”,“想来想去”,才决定贴上二分邮票把信寄出。第二天下午听到明太太挨打,杨先生“忽然想起那封信,也许那是封重要的信”,“这么一想,他非常的不安。他想打开信看看,又没那个勇气。不看,又怪憋闷得慌,他连晚饭也没吃好”。不安与思考的结果,终于“使他觉出自己的优越,明先生只是个会抓几个钱的混蛋”,并且再次想到把信扣下以报复“混蛋”。最后,杨先生“很得意的把两封信一齐发了。他想像着明先生看看那封客气的信必定悔悟过来,而佩服杨先生的人格与手笔”。由杨先生的心理变化,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表面上“最新式”的中国人,骨子里其实还是一个旧式的读书人,只不过加上了一点现代小市民的自以为是和一点“精神胜利”。《邻居们》中,作者的叙述与人物内心语言水乳交融,使读者读后感到既是人物内心活动,又是叙述人的具体描述,真正达到了叙述人象是钻进人物内心去说话的境地,使读者能及时得到叙述人的提示,很快“进入角色”,身历其境地分担人物思想感情,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老舍有一篇文章就叫作《谈幽默》,写道:“幽默是一种心态,我们知道有许多人是神经过敏的,每每以过度的感情看事,而不肯容人。这样人假若是文艺作家,他的作品中必含着强烈的刺激性,或牢骚,或伤感;他老看别人不顺眼,而愿使大家都随着他自己走,或是对自己的遭遇不满,而伤感的自怜。反之,幽默的人便不这样,他既不呼号叫骂,看别人都不是东西,也不顾影自怜,看自己如一活宝贝。他是由世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从老舍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最重要的一点:同情心。真正的幽默是要有同情的。对世人的不幸,对人间的缺陷要有同情,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悲悯;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一视同仁地同情;不是说我是亿万富翁,你是一个小乞丐,给你一块钱,而是设想,假如我也有要饭这一天怎么办?老舍用了“四海兄弟”这个词,幽默是四海兄弟。他写一个可笑的人物的时候,包含着这样的可能性:我你都有可能成为他,他可能是你和我。这种心态下,老舍的幽默给人的阅读感觉是平等、善意、宽容,可算是“穷人的幽默”(舒乙)。
明先生的:“不想过来;他觉得杨先生不那么讨厌了;看着破碎玻璃,他虽不高兴,可也不十分不舒服;‘恨’有那么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都充满了幽默的色彩。可这背后却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在讥讽明家夫妇,嘲笑杨家夫妇的同时,也会想到他们身上的一些弱点,例如自负、傲慢、病态的自卑,一厢情愿,做作等等,也在我们不同人身上存在。老舍的幽默背后总有些很严肃的东西,读后让人笑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