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应改革的三方面
大漠霜天
牵动全国亿万考生与家长的一年一度的全国普通高考又一次尘埃落定了,人们那紧张的心又可以暂时缓解一下了。每年一次的全国普通高考的确为国家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人才,全国普通高考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甚至是选拔机制上,在目前,都是无可替代的。
但全国普通高考在实行的三十多年中,也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合理的事情。全国普通高考也的确需要改革了。笔者认为:目前的全国普通高考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 高考的考试时间
高考的时间目前是在6月7、8日这两天,有的省份在6月9日还有一些相关的内容。目前的高考时间还是从原来每年的7月7、8日改到现在的6月7、8日的,原来7月份的高考时间就有许多的不合理之处,笔者不再论述。就目前的高考时间而言,依然有许多的不合理之处。
笔者认为:全国普通高考的最佳时间应该在5月的上旬。
(一)、就我国南北的天气而言:5月上旬,可以避免南方在6月时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和暴雨天气;5月上旬,北方的天气也是很好的。每年的高考期间,南方都经常会出现一些暴雨天气,影响全国普通高考的正常进行。国家的补救措施:或是动用部队救灾,把考生送到比较远的、但较为安全的地区进行考试;或是推迟这些受灾地区的考试,让这些地区使用单独的试题进行考试。而这些补救措施,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或物力,甚至在有的年份,还有人员的伤亡!如果受灾的地区使用单独的试题考试,那么就会出现在同一个省份之内,有两套试题考试的情况出现。不同的试题就难以用同一个标准衡量,对这个省份的高考录取会带来很多不利的情况。
(二)、就高考的形式而言,可以避免某些省份的春季高考。某些省份的春季高考,实际上是没有什么价值的高考。每年的全国普通高考是夏季高考,而某些省份的春季高考,一是在时间上距离夏季的全国普通高考时间太近;二是参加春季高考的学生都是夏季全国普通高考的落榜生,因为新的一届学生还没有毕业;还有的落榜生并不愿意参加春季的高考,他们还是希望参加每年夏季的全国普通高考。就此而言,春季的高考就没有什么必要了。而某些省份的春季高考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来组织出题、考试、批卷、录取等工作,就实在没有什么必要了!
二 高考的考试内容
笔者所谈的高考的内容,指高考的语文与数学学科的内容。笔者建议:高考的语文与数学应该增加考试的内容与题量,并相应地增加这两个学科考试的分数与时间。
苏步青先生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他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发表“就职宣言”时曾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一个数学家为什么对语文如此推重?这和苏步青自身的学习体验有很大的关系。
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学好语文,才能为成材打下基础。”苏步青常说:“我从小打好了语文的基础,这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方便。”他深刻体会到了“语文是成材的第一要素”。
首倡恢复高考第一人著名电化学家查全性说:“考试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语文和数学,从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可以看出学生的文化程度和抽象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重视本民族的语言,可是我们重视的程度实在难以让人满意。每年的高考语文:汉字的音或形、词语、成语、语病(或衔接)等占12分,现代文占46分,文言文占32分(含诗词与名句)。五千年的古典文化,不到百年的现代文学,在高考的语文的体现上,是多么不成比例呀!
高考语文的内容如果只是考一些简单的字形和词语,那在学校学了十二年的母语还有必要吗?简单的字形和词语是小学就应该完成的内容呀!为什么要把小学的内容放在高考的时候来考呢?那么多的古典名篇佳作被弃置一旁,却要考一些字形和词语,高考语文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悲哀呀,中国的语文!
也许,我们就可以明白了:为什么高考的作文是那么千篇一律;为什么高考的作文有那么多的“通假字”(笔者注:错别字)或“通假词语”(笔者注:学生生造的、不通的词语);为什么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上,现在的高中生是那么的薄弱,有的连名著的名字都会写错,更不用说知道名著的内容了。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数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学科。一名学生,不管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语文与数学对他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语文与数学的考试卷,题量很小,考查的范围很窄,很多的内容都无法考查。结果,反映在考试题上,就出现了,高考的某些考题恰恰是甲学生会的、乙学生不会的,而甲学生不会的、乙学生会的内容,这次考试没有出。这样,甲学生就占便宜了,而乙学生就吃亏了。
高考应该增加语文与数学的内容。考查学生真正的基础,而不是以偏概全。增加语文与数学的考试内容,可以避免很多的偶然性,也可以考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三 高考的录取办法
高考的录取不仅要看总分,更要看单科的分数;要根据大学的专业来看学生的分数,尤其是单科的分数。严格地说,单科的分数比总分更为重要的。
现在的高考录取方式:只以学生的总分数为录取的唯一标准。这实际上是极为不合理的录取方式。
以这种方式录取,当年的钱钟书什么大学也考不上,因为钱钟书当年的数学分数是15分。可钱钟书不但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且成为了国学大师,并中西文化兼而通之,且著作等身。如果按现在的录取方式,钱钟书将什么大学也不可能考上,更不可能成为中西兼通的文化大师。
如,国画专业,可以看学生的语文分数,根本没有必要看总分数或外语分数。如果看总分,就有可能会录取一些分数较高,但国画水平很差的一些学生,那对国画专业有什么用处呢?可事实上,目前恰恰是这样!
再如,中医专业,应该看学生的语文分数,而且应该单独考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因为高考的文言文水平与中医的医古文水平是无法相比的。中医专业根本就不应该看总分数,也用不着看数学分数或外语分数。另外,中医还应注意学生的家学渊源。如果一个学生家中有老中医,那么应该优先录取,因为中医的家学渊源是很重要的。
又如,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历史学,考古学,应该看学生的文言文与历史功底,与数学和外语的成绩没有什么关系的。另外,这几个专业的家学渊源也是很重要的。
为了高考能够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为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高考实在是应该改革了!
(本文完成于2008年6月27日)
(补记:今天忽然看到自己以前写的这篇文章,虽然已经过去3年多了,但读后,觉得:今天依然有实际参考价值,就没有修改。2012年3月1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