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词36例
大漠霜天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凡是在初、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中,已经出现的、常用的,如“妻子”、“恨”、“卑鄙”等,教材已经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在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名篇或名句中,学生还会经常遇到一些常用的古今异义词,但很少见到总结与归纳。如果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这些经常见到的、且初高中语文教材没有总结与归纳的古今异义词,那么无论是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还是在语文高考的时候,一定会对学生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所裨益。
在本文中,笔者把自己在阅读一些文言文名篇时见到的一些常用的、初高中语文教材没有总结与归纳的、且时常给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造成障碍的古今异义词,总结与归纳如下,以飨读者:
1、信心
【例句】是时,公(胡宗宪)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袁宏道《徐文长传》)
【古义】随心所欲。
【今义】确信目标、愿望、事情等一定能实现的心理。
2、愤
【例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古义】心里想求通而未通的状态。
【今义】①因不满而激动。②发怒。
3、通知
【例句】两家子弟才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古义】完全了解。
【今义】①把情况要求告诉别人。②通知有关事项的文件或口信。
4、知识
【例句】其后方侯徙官四方,见所知识至吴中者,必以先生名告之。(归有光《吴纯甫行状》)
【古义】认识。
【今义】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
5、龌龊
【例句】久之,乃更折节自矜饰,顾不屑为龌龊小儒。(归有光《吴纯甫行状》)
【古义】谨小慎微。
【今义】①脏,不洁净。②比喻人品卑劣。
6、落落
【例句】笃于孝友,急人之难,大义落落,人莫敢以利动。(归有光《吴纯甫行状》)
【古义】开朗。
【今义】①形容性格开朗,举止潇洒。②形容性情孤傲和别人难和得来。
7、不育
【例句】期而不育一人。(归有光《先妣事略》)
【古义】流产。
【今义】①没有怀孕能力的现象,包括有过妊娠但未能生育(如、流产、早死或死产)。②不生育。
8、青紫
【例句】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捉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归有光《张自新传》)
【古义】青和紫是汉代规定的高级官员的服装颜色,比喻大官。
【今义】①本为古代公卿绶带的颜色借指高官显爵。②发绀。
9、意气
【例句】县吏怪其意气,方授仗,辄止之。(归有光《张自新传》)
【古义】意志、气慨。
【今义】①志向、趣味和性情。②意志和气慨。③偏激任性的情绪。
10、意气
【例句】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古义】情意。
【今义】①志向、趣味和性情。②意志和气慨。③偏激任性的情绪。
11、进退
【例句】谓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柳子厚《梓人传》)
【古义】出入误差。
【今义】①往前走和往后退。②泛指有分寸的言行。
12、嫁
【例句】国不足,(列子)将嫁于卫。《列子·天瑞》
【古义】自己出走。
【今义】①女子结婚并成为男方家庭中的一员(跟“娶”相对)。②转移(祸害罪名等)。
13、形势
【例句】伺候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
【古义】权势。
【今义】①地形状态。②形势;局势。
14、车
【例句】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韩愈《与崔群书》)
【古义】牙床。
【今义】陆地用的有轮子的交通工具。
15、誓言
【例句】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拿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韩愈《送区册序》)
【古义】恭谨地表示。
【今义】宣誓时表示决心的话。
16、期负
【例句】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期负之徒皆已除去。(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古义】虚伪欺诈,并且背信弃义。
【今义】用蛮横的手段期压或侮辱。
17、自
【例句】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苏洵《谏论(下)》)
【古义】苟,假如。
【今义】①开始。②自己。
18、黯然
【例句】惟李翱之文,其味黯然而长,其光油然而幽。俯仰揖让,有执事之态。(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古义】含意深长。
【今义】①形容暗淡无光的样子。②形容内心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
19、辛苦
【例句】辛苦最怜天上月。(纳兰性德《蝶恋花》)
【古义】苦苦地、深深地。
【今义】①辛勤、劳苦。②客套话,用于求别人办事或感谢别人帮助办了事。
20、油然
【例句】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苏轼《留侯论》)
【古义】和顺的样子。
【今义】1、形容云气升腾的样子2、自然而然
21、山西
【例句】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苏辙《六国论》)
【古义】战国时,以崤山或华山以西,即秦国的所在之地称之为“山西”。
【今义】今天的山西省。
22、斥
【例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苏轼《武昌九曲亭记》
【古义】开发,开辟。
【今义】①开拓,使扩大。②责备。
23、知道
【例句】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书。(苏辙《藏书室记》)
【古义】懂得大道,道义。
【今义】知道,了解。
24、师范
【例句】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
【古义】学习。
【今义】①学习的模范。②师范学校的简称。
25、愤怒
【例句】奏丝竹之愤怒兮,声激越而渺绵。(苏辙《超然台赋并叙》)
【古义】琴声激扬。
【今义】非常生气。
26、贼
【例句】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欧阳修《纵囚论》)
【古义】揣摩、窥测。
【今义】①偷窃财物的人。②很,十分。③狡猾。④伤害。⑤危害人民和国家的人。⑥邪恶的。
27、治
【例句】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王安石《上人书》)
【古义】要求。
【今义】①整治管理。②消灭。③处罚,惩办。
28、条件
【例句】辄复条件以闻,惟执事少留聪明。(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古义】分条、分件、逐条。
【今义】①是制约事物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因素。②针对某些事物提出的要求或标准。③情况、状态。
29、刺
【例句】有令刺陕西之民以为兵,败亡者死。(王安石《广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古义】采取,征召。
【今义】①扎人或穿透。②暗。③讽刺。⑤侦察。
30、保守
【例句】盖夫天下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之才,不足以保守。(王安石《上时政书》)
【古义】保护,维持。
【今义】①守住使不失去。②守旧,跟不上形势。
31、丑
【例句】若夫九州之大,四海之远,万官亿丑之贱,所须士大夫之才则众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古义】丑:类。亿丑:各类。
【今义】①相貌难看。②令人生厌的、可耻的。③丑态、丑势。
32、得意
【例句】(孔宗旦)度(陈)拱,终不可得意,即载其家走桂州。(曾巩《与孙司封书》)
【古义】接受意见。
【今义】符合心意,觉得满意。
33、天文
【例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彖·贲》)
【古义】天象。
【今义】①指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动情况。②天文学。
34、百姓
【例句】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古义】百官。
【今义】平民、群众。
35、人民
【例句】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周礼·地官·质人》)
【古义】 奴婢。
【今义】创造历史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所有社会基本成员的总称。
36、聪明
【例句】辄复条件以闻,惟执事少留聪明。(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古义】精神、注意力。
【今义】天分高,智力强。
(本文完成于2009年4月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