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之教育秘笈》连载(66)白万剑的“导生”角色
标签:
金庸侠客行白万剑导生 |
分类: 拾贝斋 |
在长江边的一座土地庙里,雪山派掌门之子白万剑及十八名师兄弟正在总结这一次行动的得失。
“白万剑在四下察看了一周,众同门又聚在庙中谈论。他叹了口气,说道:‘咱们这次来到中原,虽然烧了玄素庄,擒得逆徒石中玉,但孙、褚两位兄弟死于非命,耿师弟他们又陷于敌手,实是大折本派的锐气,归根结底,总是愚兄统率无方。’
众同门中年纪最长的呼延万善说道:‘白师哥不必自责,其实真正原因,还是众兄弟武功没练得到家。大伙儿一般受师父传授可是本门中除白师哥、封师哥两位之外,都只学了师尊武学的一点儿皮毛,没学到师门功夫的精义。’另一个胖胖的弟子闻万夫道:‘咱们在凌霄城中自己较量,都自以了不起啦,不料到得外面来,才知满不是这么一回事。白师哥,咱们要等到天黑才动身,左右无事,请你指点大伙儿几招。’众师弟齐声附和。”
于是,雪山派的一干师兄弟就开始了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的活动。先由呼延万善和闻万夫过招,其他人在旁边观摩,白万剑点评。
“忽听得白万剑喝道:‘且住!’缓步走到殿中,接过呼延万善手中长剑,比划了一个姿式,说道:‘这一招只须再向前递得两寸,早已胜了。’呼延万善点头道:‘白师哥指教得是,只是小弟这一招风沙莽莽用到这里时,内力已尽,再也无法刺前半寸。’
白万剑微微一笑,说道:‘内力修为,原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内力不足,可用剑法上的变化补救。本派的内功秘诀,老实说未必有特别的过人之处,比之少林、武当、峨嵋、昆仑诸派,虽说是各有所长,毕竟雪山一派创派的年月尚短,可能还不足以与已有数百年积累的诸大派相较。但本派剑法之奇,实说得上海内无双。诸位师弟在临敌之际,便须以我之长,攻敌之短,不可与人比拼内力,力求以剑招之变化精微取胜。’众师弟一齐点头,心想:‘白师哥这番话,果然是说中了我们剑法中最要紧的所在。’当下白万剑将剑法中的精妙变化,一招一式的再向各人指点。呼延万善与闻万夫拆招之后,换上两名师弟。”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白万剑是个重要的角色,不是师父却担起了师父的职责,发挥着师父的作用。这样的角色称作“导生”,这样的学习组织形式称作是“导生制”。
“导生制”又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教会的教师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共同创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上课前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把这些学生作为“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年龄较小或成绩较差的同学。
在实行班级授课制的现代学校中,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如果辅以“导生制”,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在一个班级的四、五十名学生中,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使得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个目标存在巨大的困难。如果把学生的个体差异看作是教育资源,选拔和培养几个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乐于动手、善于沟通、为人热情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为“导生”,让这些“导生”去指导和督促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态度和习惯较差的同学的学习,就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根据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通过阅读的方式一个人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的方式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的内容;看影像、展览、演示,或者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的内容;而参与讨论和发言能够记住多达70%的学习内容; 做报告,给别人讲授以及动手做则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90%。教授他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对于“导生”本人来说,教授他人,不但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反而能使自己的学习更加高效,同时还可以培养“导生”的组织、表达、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助人为乐的品德和合作精神。
“导生”制,不妨一试。
金庸:《侠客行》,172-173页,广州出版社,2015。
金庸:《侠客行》,174页,广州出版社,201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