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靖学武经历的教学启示

(2010-08-15 08:35:12)
标签:

郭靖

学武

教学

启示

杂谈

分类: 偶得轩

 

    《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一生有众多师父:江南七侠、马钰首长、洪七公、周伯通、一灯大师等,正是其各位师父的精心调教和自我磨练,才使他从一名流浪大漠、出生在单身家庭的“傻小子”,成长为武学大宗师、民族大英雄。郭靖的众多师父在教其武功时,教法不一,效果也不一样,仔细分析他们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对我们现在教学会许多启示。

    郭靖的第一位师父应该是他的母亲——李萍,“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正是李萍这位伟大母亲的良好家教为郭靖以后的学武、做人、做事提供了保证。李萍是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一个人在大漠苦寒之地忍辱负重、含辛茹苦,抚养教育着郭靖长大,她既有父亲的严历又有母亲的慈爱,她以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做人的基本准则身体力行地教育着郭靖,并以家国的血海深仇时时警示着郭靖。她的良好的家教,使得郭靖养成坚强、努力刻苦、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善良、诚实守信、深明大义的品德。

    江南七侠是郭靖学武的启蒙老师,他们之所以教郭靖武功是源于与丘处机的君子之约,因此他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功利性,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要使郭靖的武功胜过丘处机的徒弟杨康。由于这个原因,他们的教学有些浮躁,狠不得把七人的武功一古脑地传授给郭靖。然而,“博学众家,不如专精一艺”。郭靖的情商虽然很高,但智商平平,学武的悟性较差,甚至有些呆头呆脑。江南七侠武功路数各不相同,他们不顾郭靖的实际,想使他精通各种武功,必然是“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江南七侠一共教了郭靖十二年的武功,前十年他们是轮流执教,力求其“全面发展”。后两年,由于郭靖在与杨康的师弟尹志平比试时落败,与丘处机约定的时间又近,所以“授艺更加督得严了”,铺天盖地在展开了“题海战术”,而结果是郭靖“较之常人更蠢钝了几分,心里一吓,更加慌了手脚。”虽然咬紧牙关,埋头苦练,但“三个月来竟进步甚少,倒反似退步了”。不仅如此,郭靖的学武兴趣和自信心还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常常责怪自己“我为什么这么笨?为什么这么让师父生气?”要不是有血海深仇支撑着,要不是其善良、坚忍的本性,郭靖早就“逃学”了。

    郭靖跟江南七侠学武时间最长,而收获最少。分析其原因,首先是七侠的教学目的不纯,他们教郭靖武功的目的是为了与杨康比试,说到底是他们自己与丘处机的争斗。其次是教学内容没有加以选择,没有根据郭靖的实际因材施教。再次是教学过程一味地督促其勤学苦练,没有正确的学法指导。

    郭靖的第三位师父是全真教的掌教马钰道长。马道长虽然不让郭靖拜师,也没教他其武艺,但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使郭靖原有的武功大进。马道长可以说是一名高明的老师,他没有传授武艺,而只教内功心法,这是他高明之一。因为他看到了郭靖原来学武的缺陷,知其不足,授其所需。只要内功扎实,练其他武艺才能水到渠成。高明之二是他的教学方法,他没有讲解复杂深奥的原理,而是把内功心法融入到呼吸、坐下、行路、睡觉等日常生活的行为中,使郭靖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在不知不觉中进步。“生活即教育”这个著名观点是杜威提出来的,而马道长却早就在践行了。

    洪七公是郭靖和黄蓉的共同老师,也是郭靖的第四位师父。洪七公之所以教郭靖武功,完全是由于黄蓉的“捧”、“激”、“求”、“诱”,洪七公嘴馋,贪口腹之欲,便拿武功换了黄蓉的精美小菜。洪七公是顶尖高手,教起武功来也是高明之极,在吃喝之余,在呼呼大睡之后,轻松自在地完成教学工作,使郭靖在一个半月内掌握了盖世神功——降龙十八掌的前十五掌,并小有成就。洪七公教学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是因材施教。他教郭靖降龙十八掌,而教黄蓉的是逍遥游。降龙十八掌是至刚外家功夫,易学难精,需要在苦练中体会和感悟,这正适合郭靖学习。他教郭靖是一招一招的教,而教黄蓉则是一口气传授了36招。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法。二是理论联系实际。他在教第一招“亢龙有悔”时,先演示动作,然后讲解动作要领,接着让郭靖自行练习。练到一定程度后传授口决,口决是武学理论,是说明掌法原理的,虽然郭靖听不太懂,他却让郭靖一定要记住,在随后的练习中慢慢体会感悟。这样教学就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学习过程,在实践中感悟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实践。三是懂得放手,教的轻松,学的也没压力。由于郭靖资质较差,悟性不高,学得很慢,洪七公看了也感厌闷,但他并没有批评、责怪,而是管自己倒在地上呼呼大睡了。在洪七公的睡梦中,郭靖自行练习、揣摩,终于“练到后来,意与神会,发劲收势渐渐能运用自如。”

    如果说江南七侠和马钰道长使郭靖打下坚实的基础的话,那么洪七公的教学使郭靖的武功有了突飞猛进,上了一个新的平台。这个平台使郭靖看得更高、更远,能得窥上乘武功的奥妙。

    “老顽童”周伯通可以说是郭靖的第五位师父,这位师父与其他人不同,年龄虽大,童心犹存,风趣幽默,玩心很重。他与郭靖亦师亦友,他教郭靖武功完全是无聊之极时的找乐子。周伯通被困在桃花岛的山洞十五年,无聊之极,本性痴迷武功,就一心钻研武学。当郭靖误冲误撞进入他的山洞时,“老顽童”高兴得很,由于郭靖的品性德行,使得“老顽童”非常赞赏他,又与他结拜为兄弟,又要教他武功。“老顽童”教郭靖“空明拳”和“双手互搏”之术其实是在无聊之中的游戏,而教他“九阴真经”上的功夫则有恶作剧的成分。郭靖本不愿学“九阴真经”上武功,认为那是种邪恶的功夫,但“老顽童”偏要教,而且还不让他知道这就是“九阴真经”,以期“待他练成之后,再让他大吃一惊,那时他功夫上身,就算大发脾气,可再也甩不脱、挥不去,岂非有趣之极?”

    “老顽童”教郭靖武功虽然是为自己找乐子,但却使郭靖的武功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到了可以与顶尖高手对阵拆招的地步,也使得他内外兼修,有能力参详、领悟上乘武功。“老顽童”的这种教学无疑也是成功,他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是平等的师生关系,二是寓教于乐,三是教学相长。“老顽童”从不摆老师的架子,而是与郭靖一起讨论武学原理,一起过拳拆招,一起参悟练习。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学习武功当成游戏,教的其乐融融,学的轻松愉快。不但使郭靖学到了上乘武功,也使他自己悟到了武学真谛。

    在郭靖众多的师父中,有一位特殊的“师父”——“西毒”欧阳锋。欧阳锋是郭靖的敌人,却也是他的最好的老师。从东海船舱到塞北石屋,从大漠雪地到华山绝顶,郭靖和欧阳锋不知搏斗了多少场,每一次搏斗都使欧阳锋惊叹:“武功又有精进!”。其实,郭靖与欧阳锋的每一次搏斗,都是一次学习机会,从搏斗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搏斗中发现敌人的弱点,从搏斗中借鉴敌人的经验,从搏斗中参悟武学原理……每一次搏斗也是一次实践的机会,是郭靖武学修为的实践运用,在实践中印证、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改进。“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如此反复,螺旋式上升。”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没有了欧阳锋这样强大的敌人,郭靖也就没有了很好的实践机会,他武功也不会精进如斯。

    郭靖从小愚笨,却能从一个“傻小子”成长为侠之大者,除了众多师父的精心调教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他的品德、性格、行为习惯等。因此说,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智力因素重要,非智力因素更重要,智商重要,情商更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