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氏春秋 审己》译文

(2009-03-07 10:44:40)
标签:

齐愍王

吕氏春秋审己

译文

个人修养

越王

鲁国

给世界一个

转动的理由

校园

审己Cp
   四曰: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水出於山而走於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稼生於野而藏於仓,稼非有欲也,人皆以之也。故子路揜雉而复释之。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於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 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以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鲁君请於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於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於是鲁君乃以真岑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此能说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齐湣王亡居於卫,昼日步足,谓公玉丹曰: “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当已。”公玉丹答曰: “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也者,以贤也。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湣王慨焉太息曰: “贤固若是其苦邪?”此亦不知其所以也。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曰豫,欲尽杀之,而为之後。恶其三人而杀之矣。国人不说,大非上。又恶其一人而欲杀之,越王未之听。其子恐必死,因国人之欲逐豫,围王宫。越王太息曰:“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亦不知所以亡也。 1OF~Wk
©

坛 --   ^9
译文:事物的如此这般表现,一定有它的缘故。不知道它的缘故,即使做事得当,也和不知道事物的缘故一样,其结局必然困顿。先代圣王、知名人士、通达的导师之所以超过俗人,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事物的缘起。水源出于山,而流向海。水不是厌恶山而喜欢海,是高低的地形使它这样的。庄稼田野里生长却贮藏在仓库里,庄稼不是有这样的要求,是人们都要用它。所以子路罩住了鸡而又放了它。列子射箭经常能够射中,去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射中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啊!”关尹子说:“还不行啊。”列子回去练习了三年,再次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射中吗?”列子回答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好了,守住你的心得,不要忘了。”不光射箭这样,国家的存亡,自身修养的好坏,也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圣人不看重国家的兴亡、个人修养的好坏,而重视国家兴亡和个人修养好坏的原因。齐过攻打鲁国,  齐国为索求岑鼎而攻打鲁国,鲁君运了另一只鼎前往,"h="Jo
齐侯认为是假的,退了回来,还派人告诉鲁君说:“如果柳下季说是岑鼎,我就接受它。” 鲁君向柳下季请求证明时,他说:“你送岑鼎往齐国,是想留下真岑鼎还是想免去鲁国祸患呢?我是以信为国的,现在要破坏我心中之国而为你免除国难,这是我的为难之处。”于是,鲁君便将真岑鼎送往齐国去了。柳下季可以说是善说的人了,他不但保全了自己的心中之国,而且能保全 鲁君的国家。齐湣王逃亡,居住在卫国,问公玉丹说:“我已经亡国了,却不知道原因,我亡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请告诉我),我马上改正。公玉丹回答说:“我以为大王已经知道了王国的原因,大王您还不知道啊!大王灭亡的原因是因为您贤明啊,天下诸王都是不肖之人,而只有大王您是贤明的人,他们痛恨您的贤明,所以合兵攻打您,这是您灭亡的原因啊!” 齐湣王感慨的叹息说:“贤明也这样痛苦吗?”这也算是不知道(失败)原因的。这也是公玉丹超过他的原因。越王授有四个儿子,越王的弟弟叫豫,他想把越王的儿子全杀了,然后自己继承王位。于是他就在越王的面前说那三个人的坏话,于是越王杀了他们。全国的人都不高兴,议论国君的不是。豫又说第四个人的坏话,想让越王也杀了他,越王没有听从。越王的儿子害怕自己一定要被处死,就凭借国人的力量驱逐豫,围住了王宫。越王叹息说:“我因为不听豫的话,才遭到这样的祸患啊!”这就是不知道灭亡的原因的啊!i6


链接:    思海常啸   谈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