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瑰丽的故事

(2009-09-03 17:05:1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诗

                  一个瑰丽的故事

 

这是一个瑰丽的故事。我们已经分享过很多遍了,但今天,我还想再跟你分享一遍。

耶稣清早又回到圣殿里,给百姓讲道。这时,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抓的女人进来了。他们叫那女人站在中间,然后问耶稣:“夫子,这女人是在行淫时被抓的,摩西在律法上命令我们,这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认为呢?”

耶稣弯着腰在地上写字。他们还是不停地问。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完又弯下腰在地上写字。他们听了这话,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就都出去了,只剩下那个女人,仍然站在那里。

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到哪里去了?他们没有定你的罪吗?”

她说:“先生,没有。”

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82-11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可爱的推测说:耶稣低着头用指头在地上写字,并不是什么都没写,而是在写他们的罪行。他们就在自己手里所拿的石头上,看见了自己的罪行。于是他们就羞愧地走了。

其实,耶稣所说的罪,并不单指罪行,也指人心里所怀的犯罪的意念。他等于是在说:“好吧,你们谁若从未想过犯相同的罪,那就拿石头打她吧。”

但是,谁敢说自己从未想过?我可能没有做过,但我有没有想过呢?谁敢说自己一生清白、一无罪咎,从行为到思想?既如此,谁又有资格扔那第一块石头呢?

人性中最常见的弱点,就是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是自己也达不到的;我们对别人的指责,多半是自己也有的。我有知识,但知识并不是审断人的条件,至善才是。那么我是至善吗?我们是至善吗?不是,不单我不是,你也不是,没有一个人是。就如索尔仁尼琴所说:“我逐渐发现善与恶的界线并不在国家与国家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而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穿过,在一切人的心中穿过。”

没有一个人是,因而没有一个人是不需要宽恕的。我宽恕别人,是因为自己也需要被人宽恕;我怜悯别人,是因为自己也需要被人怜悯。不然,还要恩典干什么呢?还要恩惠干什么呢?

法利赛人只知道审判人的喜悦,耶稣却知道宽恕人的喜悦。法利赛人以自义的天性,只惩罚罪人,耶稣以爱的天性,却同情罪人。奥古斯丁解读这个故事时说:一边是最大的不幸,一边是最大的同情。

因为有最大的同情,所以这里成为重新出发之地,所有的过错与罪戾,一切的可卑与羞耻,都像一件已然破旧的衣裳,被丢弃了,不会再穿。

但我们一定要看清并记得:耶稣宽恕她的罪,但并不是纵容她的罪。他的宽恕里包含着对于圣洁的明确呼唤:“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所以,我宽恕一个犯罪的人,但并不等于我认可和容忍罪的继续存在。我宽恕一个犯罪的人,但我会为他的罪忧伤忧愁。他的不幸令我同情,他的罪却令我惊骇。我越是看见罪的可怕,我就越是看见圣洁的美好。

 

         再分享:《沙漠智慧》中的两则语录

17、亚纳达斯院长有一部《圣经》,包括新旧约,是写在很好的羊皮上的,值18便士。有一次,有一位修士来看他,见到《圣经》,便把它拿走了。当亚纳达斯院长要阅读他的书时,才发现书不见了。他意识到修士除了犯偷窃的罪,还犯了发假誓的罪。

这个修士到了附近的一个小镇,要把书卖掉。他叫价16便士。买主说:让我先把书拿去看看是否值这个数目。于是,他拿了书去找亚纳达斯院长,对他说:长老,请你看看这本书是否值16便士?亚纳达斯院长说:是的,这是一本很好的书,的确值这么多钱。

于是买主便回去对修士说:这是你的钱。我把书拿给亚纳达斯院长看,他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值得16便士。修士忙问买主:他真的只说了这些?他没有说其他的话吗?没有,买主回答。修士说,啊,我改变主意了,我还是不卖这本书了。

然后,他赶紧跑到亚纳达斯那里,哭着求他把书收回去。但院长不肯接受,他说,修士,平安地回去吧,我把它当作一份礼物送给你。但修士说,如果你不把书收回去,我的良心永远不安。从那以后,修士终身追随亚纳达斯院长。

 

43 、一位长老说:如果你是贞洁的,不要批评一个犯通奸罪的人,因为如果你这样做,你也和他一样触犯诫命。因为说不可犯奸淫的那一位也说过,不可判断他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