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路村和小包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诗 |
第一次听说古路村,是在 7月29日下午的情况介绍会上。
第一次听说小包,也是在7月29日下午的情况介绍会上。
古路村地处最险峻最宏伟的大渡河大峡谷的上面。是真正的悬崖峭壁,坡度达到了90度。在1961年之前,古路村的村民上山下山,都是用藤条编制的藤梯。1961年,修建成昆铁路的某工程兵连经过这里,看见村民竟然攀着藤梯上下,异常震惊。在惊讶和感叹之后,他们便为古路村做了一个铁梯,挂在峭壁上。从那以后,古路村的村民上山下山,就是用这个铁梯,一直用到2002年。
2002年,汉源县政府终于拨了一万元的款,同时又从民间募集到一部分资金,炸开峭壁,为古路村修了一条之字形的路。这条路最宽的地方两米,最窄的地方只有0.8米,非常陡峭。从山下到山上,即或是本地人,最快也需要两个半小时。因为实在难走,这条路被称为“骡马道”。
介绍汉源县旅游资源的文联主席,在介绍大渡河大峡谷的时候,就这样顺带着把古路村也介绍了。为什么他会特别提及古路村呢?因为大渡河有一段最险峻的峡谷,叫着“一线天”。“一线天”是大渡河旅游开发的一个最重要的景点,而古路村,就在“一线天”的上面。
古路村有一所小学。长期以来,这个小学只有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是本村人,初中毕业后即回乡任教,已经有十几年了。虽然偶尔也有外地老师来这里执教,但因为条件实在太差了,他们最多呆上一个月就会离去。但是,最近从湖北来了一个志愿者,要到古路村小学支教。听说他昨天已经上山去了。
文联主席说到的这个志愿者,就是小包。
这一个村子和这一个志愿者,立即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决定采访。虽然这似乎跟湖北援建没有关系了。但事实上还是有关系的。因为这也是援助——教育援助。只不过,是个人意义上的。
三天后,我们联系上小包。因为要到县教育局办理相关手续,他来到了县城。夜晚,我们聚集在方方的房间里,倾听小包的讲述。两个被打动的男作家当即就嚷着:不采访了,明天就上古路村去。
小包出生于1983年,毕业于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他是以个人身份来古路村支教的,与“西部计划志愿者”和“三下乡志愿者”都不同。相比较而言,他的志愿者生涯,可能更切合志愿者本身的含义。而且,这是小包第二次来到古路村。也就是说,他是在完全了解了古路村的真实情形后做的决定。也因此,我们向他致意。
六天后,我们去了一趟“一线天”,爬了一节骡马道。我们本来是要爬上去的,但是,这骡马道实在是太难爬了,道路陡峭狭窄不说,遍地滚动的碎石子,让我们每向前迈一步,都感觉如履薄冰。方方说,即便我们上得去,又未必下得来。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嘛。于是,我们只好掉头转身,望山兴叹了。
但是,我们还是得为古路村小学做点事情,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如果我们就此离去,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或是,假装什么都不知道,那么,恐怕大家都难以心安。
这个村子住着一百来户人家,共有一千来个村民,小学里共有60多个学生。但是,许多年来,许许多多年来,这个村落好像既被政府遗忘了,也被时光遗忘了,仿佛并不存在似的。
小包说,古路村至今没有通电,小学当然也没用上电。除了两家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民,自己购置小型发电机,利用山上水的落差发了电外,到了晚上,大多数村民还是靠点灯照明。
如果购置一台发电机,就可以让学生们用上电的话,那么,我们跟他们购置一台好了。有了电,就可以看电视了,就可以上网了。那么,我们可以再给他们添置一台电视机,一台或两台电脑。然后,再通过“我们爱读书会”给他们募捐一批图书,为他们建一个小型的图书室。
在返回武汉之前的这个夜晚,我们疲惫地开会,讨论到深夜。这几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8月4日清早,我们从甘洛县的黑马乡,赶往汉源县的乌斯河火车站。我们要乘坐上午9点半的火车去成都。但我们已经与小包约好,在火车站门口见面。前一天下午,小包已经从古路村下来,在乌斯河镇上等我们了。
乌斯河镇是距离古路村最近的一个乡镇,但是古路村并不隶属于乌斯河,而是皇木镇。皇木镇距离古路村很远。所以,古路村小学的孩子们升读初中,就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若是就读乌斯河中学,就得交借读费。若是就读皇木中学,就得住读。不管是借读的费用,还是住读和往返的费用,对古路村村民来说,都是很重的负担。因为他们的年收入就只有500多元。2008年9月,古路村大概有12个孩子要升初中了,方方计划为他们募集一笔学费。
我们在火车站见到了小包。小包是在网吧过的夜。我们把购买发电机的钱交给小包,又把葛洲坝某公司的胡主任介绍给小包。正在建设中的瀑布沟水电站,距离乌斯河镇不远。胡主任所在的建筑公司,是承建方之一。读书会募捐到的书,将寄给胡主任。胡主任把书转送到“一线天”后,小包再请骡马把书运到古路村。所有的东西,包括发电机、电视机、电脑,都只能通过骡马驮到山上去。请一匹骡马驮运一次,需要花费人民币60元。
这些事,说起来都不是什么大事,也不需要什么巨额的花费。但是真正办理起来,却相当麻烦。我们却把这些相当麻烦的事,全都交给小包,自己甩手走掉了。所以,当我们在进站口向小包挥手告别时,我很惭愧地想起了德兰修女说过的一句话:
“爱不只是赞助。 因此别只是给钱,而是要伸出你的手。我们的手何其温暖。”
但是,对于我们这种坐惯书斋四体不勤的人来说,伸手,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2008.8.22
再发一组图片:
(这就是那个峭壁。古路村的人就是从这里上下的。爬上这个峭壁后,走一段泥巴路,再爬一个峭壁——那个峭壁比这个峭壁要高三倍,然后才到古路村。)
(我们在爬山的途中,遇到两个从古路村下来“耍”的小孩。大的读六年级,小的读五年级。方方和李彬在和他们说话。马玲立即给了他们一人一百块钱,我就去附近的小卖部给他们一人买了一大袋零食。)
(我们正准备返回的时候,从山上下来一个人,竟然是古路村小学的老师。那个唯一的老师,孙老师。
方方正在和他交流有关事情。方方的背后,那根电线干的下边,就是著名的大渡河。)
(我们在火车站与小包见面。穿格子上衣的,即小包。这一张是王芸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