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伟大的问话:为什么一定要有关系?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访谈、讲话 |
一句伟大的问话:为什么一定要有关系?
虽然方方在《汉源五十关键词》里,已经写到了我在汉源县九襄镇小学讲的那个故事,但我还是要再写一遍,顺便也交代一下我讲这个故事的前因。
7月29日下午一点多钟,经过了5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抵达汉源县县城所在地富林镇。以最快的速度吃过简单的午饭后,我们随即聚集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大帐篷里,听取有关汉源的情况介绍。参加者除了我们一行、当地的和湖北的志愿者,再就是汉源各界的代表了。
70岁的老作家张必福先生在介绍完汉源的历史和文化之后,特地强调:川鄂一家亲啊。我们都是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湖北人的后代。并说,他的祖籍是湖北黄冈孝感乡什么村的。最后,老先生还将这种关系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说:大渡河文化与孝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等等。
其实,从湖北到成都,从成都到雅安,再到汉源,我们一路上遇到的四川人,在热情地接待我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提醒我们:川鄂一家亲。我们是一家人。也都在为湖北援建汉源寻找一个历史依据:我们都是“湖广填四川”的湖北人的后代呀。
这些话说得多了,听得多了,不免恍惚:哦,原来湖北援建汉源,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因为我们同根同祖,是因为汉源人的祖先其实就是湖北人。也就是说,是因为我们有关系。
但是,如果从来就没有什么“湖广填四川”,如果汉源人的祖先根本就不是湖北人,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那么,我们就不援建汉源了吗?肯定不是。湖北援建汉源,或是,其他省援建其他县,并不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而是受援方需要这种援助。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这个关系呢?为什么一定要从遥远的历史沿革中,寻出这一个依据呢?为什么不能这样去想: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是湖北人——并不是因为我们之间有这么一个关系,他们才帮助我们。他们帮助我们,是因为我们需要帮助。至于我们和他们之间的那个关系,虽然说起来很亲切,听起来很温馨,但并不是决定是否援建的根本因素。
所谓爱,便应该是:我帮助你,并不是因为你是我的老乡,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我的兄弟姐妹,也并不是因为你和我同一个阶级,同一个信仰,而是因为,而且只是因为,你需要我的帮助。
我在汉源讲的半节课
情况介绍会临近结束的时候,主管汉源县志愿者工作的团县委副书记徐雄飞说:在明天上午的活动里,有一个环节,就是请著名作家方方给九襄镇小学的学生们讲讲课。
但是,方方却立即转头说:让华姿讲。
因为之前的那一点小感触,在回房间的路上,我便立即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关系的故事。我想,在此时此地,在这种背景下,跟一群灾区的孩子来讲这个故事,应该是适合的吧。
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原文照搬,我必须要作一些改动。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之前的以色列。最后说出那句惊人之语的,是一个单纯的撒玛利亚人。在基督教的传统里,撒玛利亚人历来被称为“善良的撒玛利亚人”,因此,也是单纯的撒玛利亚人。
所以,在前往九襄镇的路上,我一边跟方方和吕志青聊天,一边在脑子里飞快地对这个故事进行修改,把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身份,以及故事传达的信息,都做了些改动,主要是尽量使它与当下的汉源,乃至整个地震灾区联系起来。把一个基督与人的故事,变成一个人与人的故事。
当我们到达九襄小学的时候,我已经在脑子里备好课了。学校本来安排我先讲,我讲完,志愿者再讲。但我想,我们既然是来采访志愿者的,还是应该让志愿者先讲吧。
于是,我们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听了一节非常好的关于“爱与理想”的课程。不仅如此,我还临时从王伟的教学方式上,学到了一招,就是让孩子们参与到这个故事中来。
其实,陡然间,站在整整一个班的孩子面前,还是蛮紧张的。所以我一走到讲台上,就跟他们老实交代:“你们的志愿者哥哥讲得太好了。我不可能讲得那么好。我现在很紧张,请你们给我一点掌声,鼓励一下我,好不好啊?”孩子们还真是抬桩,不仅给了我一阵掌声,还给了我一片笑脸。于是,我开始讲这个故事。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大粮仓,囤放着村民刚刚收割回来的粮食。但是,粮仓的角落里,有一个老鼠洞,住着许多老鼠。每天晚上,村民回家后,老鼠都会出来吃粮食。于是村民决定把老鼠赶走。他们采用的是烟熏的方式。果然,在呛人的烟雾中,老鼠纷纷逃生了。过了一会儿,村民估计老鼠都跑光了,就走到洞口去看。结果,他们发现还有两只老鼠没跑,正在洞口拉来扯去。一个使劲向墙角落里钻,一个咬着它的尾巴奋力向外拉。这是怎么回事呢?村民觉得奇怪,就凑到跟前去看。结果,他们非常感动。那么,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讲到这里,我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两只老鼠不赶紧逃命,却在这里拉拉扯扯?又究竟是什么,让村民大为感动。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回答都很有趣。但都不是故事中的答案。然后我继续讲:
村民凑到跟前去看。结果他们发现,原来那只使劲向墙角落里钻的老鼠,是一个瞎子。另一只老鼠为了将这只瞎眼的老鼠带出粮仓,才会在这里拉来扯去。
村民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开始猜测这两只老鼠究竟是什么关系。有的说,它们是夫妻。它们很相爱,不愿失去彼此,所以,这一个一定要把另一个救出去。有的说,它们是兄弟。兄弟俩感情深厚,所以,它们一定要同生共死。有个孝子站出来说:不对,它们应该是一对母子,那个瞎眼的是母亲,拉它的是儿子。有个女人说:没错,它们是一对母子。但那个瞎眼的是儿子,拉它的是母亲,只有母亲才会为了救孩子,完全舍己。甚至还有个人说:它们应该是一对主仆。主人眼睛瞎了,仆人对主人忠心耿耿,所以要把主人带出去。
这时,有个小女孩走过来,对这群争论不休的大人们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到震撼。
那么,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这个跟你们年龄差不多的小女孩,究竟说了一句什么话,以致把所有的大人都震住了呢?我问道。
孩子们又是纷纷举手发言。每一个的回答都很有意思。有一个孩子的回答已经很接近了。但还是差那么一点。于是我告诉他们:这个与你们年龄相仿的小女孩走到前面,仰起头,望着大人们,说:为什么一定要有关系呢?
大人们听了她的话,都被震撼了。是啊,为什么一定要有关系呢?为什么一定要是夫妻、兄弟和母子,才会这么做呢?
我们帮助一个人,不是看他是否和我们有关系,而是要看他是否需要我们的帮助。这就是这个故事所要传达的信息。这个信息不是一个道理,而是一个真理。道理会改变,但真理却不会。
讲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问孩子们,我说:这些志愿者哥哥姐姐与你们有什么关系吗?他们响亮地回答说:没有。那他们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从湖北来到这里呢?孩子们更响亮地回答说:因为我们需要他们。
我又问:那么,汶川大地震之后,无数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从外地外省甚至从外国赶到四川,还有更多的人,虽然没有来到四川,却为四川捐款捐物,是因为他们跟四川有什么关系吗?孩子们说:没有。那他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又为什么要那么做呢?孩子们回答:因为四川需要。
孩子们领悟的真好。
最后,我看着坐在第一排的一个男生,我看着他的眼睛说: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一只小狗掉到坑里了,你拉不拉它上来?它跟你没有任何关系,它不是你家的小狗,也不是你同学家的小狗,你根本就不认识它。但它需要你,你拉不拉它?
这孩子睁着晶亮的大眼睛,羞涩地笑着,向我点了两下头。
到这里,我在汉源讲的半节课,就结束了。
2008.8.16。
发一组志愿者的照片:
前三张是志愿者跟孩子们在一起。穿白色T恤的男生,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穿白色T恤的女生,来自四川大学,学生叫她鹃姐姐。他们在跟孩子们一起唱歌。
第四张是王伟在跟三年级的孩子们上课。我们坐在最后面。
最后一张,是我和我们班上的几个女生。后面就是我讲课的板房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