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死亡观?
清明节。我回了一趟乡下老家。
4月3日,下午走,晚上到。4月4日,上午去给外婆立碑。下午去给祖父祖母和父亲上坟。4月5日,上午在路上,下午去给我们深爱的一个弟兄扫墓。4月6日,返回。
这一路上,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子里: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死亡观?

(从菜花地中间的小路走过去,再向左转,就是我们村的坟地了.
几十年来,所有去世的乡亲,都在这里安息.一年之中,我们要来这里凭吊,追思,怀念,至少两次.)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我活着要做些什么?我死后要往哪里去?
对于人来讲,这应该是四个重大的问题。但现在,对于许多人来讲,却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问题。我只要活着就行了,有吃有穿,有房子有车子,管他哪里来哪里去呢?
但总有一天,你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我从这个世界离开后,我将要去哪里?或是这个问题:桑户,你去哪里了?(桑户,庄子·内篇中的一个人物)
除非在你的人生里,你从未面对过生离死别,或是,在你的人生里,从没有任何人的离开使你觉得万箭穿心,以至你要问,忍不住地问:桑户,你去哪里了?你究竟去哪里了?或是,在你的人生里,你也经历过生离死别,但因为你没有爱,所以,死始终都没有在你的生命里发生过。
印度有个哲学家说:除非是你深爱的那个人离去了,否则你不可能真正经验到死。
如果没有永恒,那么,这么尊贵的生命都到哪里去了呢?死亡真的把它摧毁了吗?完全摧毁了吗?他们真的因为死亡,而化为虚无了吗?哪怕是江河里的一滴水,也是一种存在,但是,虚无,却是什么都没有了。
但我不相信这是一个事实。因为基督给我们带来一个惊人的应许,那就是:上帝要给我们永恒的生命。因此,死亡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而非终结.而且,只有借着死亡,我们才可以获得那个永恒的生命.
也许,这就是我们应该确立的一个正确的死亡观。
所以,从生到死,我们都应该记得:生命并不只是一瞥,而是永久.
2008年4月6日中午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