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涂青山的历史文化

(2018-03-03 13:58:18)

 

当涂青山的历史文化

         邢少山

 

当涂青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最近我读了清代徐文靖的青山赋》与李澄中《游青山记》等史料,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当涂青山,位于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7.5公里处,徐文靖在青山赋》中说:大江之南,蜿蜓扶舆,郁而为山者,不知其几,而姑熟面临溪水,入望数十里,有山曰青山”这说明青山与别的山是不同的,它北临姑溪可,东带丹阳湖,西滨青山河,南望极且平野。他又:而名公钜卿骚人才士住往,逗舟其下,无有不觞且咏者。这说明青山深受文人雅的热爱,有许多人歌咏它。

实际上喜爱并歌咏青山从南齐就开始。南齐山水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就酷爱青山风光,他赞美青山“山水都”,常“双旌五马”,畅游青山。谢朓曾唱道:绿水缬清波,青山绣芳质。落景皎晚阴,残花绮余日。白沙澹无际。青山眇如一。(《还涂临渚》)谢朓还在山南筑室而居,亲手凿井,人称“元晖古井”。此井千年不竭,水味甘冽,徐文靖在青山赋》中说:谢家旧地梅竹争饶,以石为池,自昔通泉于海眼。所以,青山又称为谢公山”。李澄中在《游青山记》中也写道:下出山门,观所谓谢公池者,池阔半亩许,中有赤鲤长三尺,每将雨,则跃出水面,寺僧以为验也。旧为谢公宅,故土人号谢公池。亦曰谢公井云。

到了东晋宣城内史桓彝的长子大司马桓温也钟爱垂恋青山。他屯兵青山,遥控建康。他死后葬在青山的北麓,现存有桓温墓,人们又称青山为桓墓”。这徐文靖在青山赋》中:“探袁记室之逸兴,未免有情笑桓将军之胜游,聊能兔至若!”青山在东晋还有一个故事,这就是清代李澄中说的:再十里为龙山,晋参军孟嘉九日落帽处。(《游青山记)晋参军孟嘉九日落帽处”,是说东晋大将桓温麾下参军孟嘉的故事。有一年重阳,桓温将军在龙山大宴幕僚,饮酒作诗。正当大家酒酣耳热,忽然一阵大风吹落了孟嘉的宫帽,这孟嘉却毫无察觉,而桓温却看得真切,便秘令孙盛作文加以嘲笑孟嘉。孟嘉回来一看一惊,当即提笔作了一篇回答的美文,四座当即叹服,宴会也因此极欢而散。

 唐朝时期,有众多诗人到过青山,大诗人白居易晚唐诗人贾岛杜荀鹤等,尤其是诗仙李白一生多次到青山,给青山增添了光辉。李白生前爱恋青山,还慕谢公品格,这个“天子呼来不上船”狂信之徒却“一生低首谢宣城”,他一心想与谢朓结为异代芳邻。徐文靖在青山赋》写道:“越后,涂之又祠供奉李公于其上,倘亦遂其临风怀谢意乎?李白后,宣歙观察史范传正会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在唐元和十二年(817)将其遗骸从龙山迁至青山,终了他“宅近青山同谢朓”的夙愿,终结宇于山腰尔乃代异尔”。李澄中也在《游青山记》中写道:至太白祠结祠三楹......其后即太白墓,碑镌“名贤术白之墓青山八字。祠内外松、柏、槐、檀皆数百年物,昔太白殁,殡于龙山东麓。其后范传正观察宣歙,命当涂令欧阳纵访得其女孙二人,始知伯禽止一子,出游不知所之。纵遵公遗令,改葬青山之侧。盖公平生最慕谢宣城。”这段文字详细地记录了这一过程。李白在生前曾希望:“久卧青山云,遂为青山客。山深云更好,赏弄终日夕。”(《日夕山中忽然有怀》)二千多年来,终青山明月伴诗魂”了

到了北宋,诗人梅尧臣宋代诗山郭祥正词人张孝祥等对青山都有歌咏。梅尧臣在《送刘比部》中写道:青山夜来雨,溪水已潺湲。侵晓桂旗动,伤离苹渚前。百壶临祖道,两桨破春烟。旧业西河上,归心向日边。”当涂人郭祥正被梅尧臣称为“李白之后身”。举进士后,曾知武冈县,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后弃官隐居于当涂青山,著有《青山集》。词人张孝祥,和县乌江人,才思敏捷,豪放爽朗,词风格与苏轼相近,他“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他在《菩萨蛮·舣舟采石》中:十年长作江头客。樯个竿又挂西风席。白鸟去边明。楚山无数青。倒冠仍落佩。我醉君须醉。试问识君不。青山与白鸥。

到了清代,隐士王居岩王逢李阳冰郭祥正黄钺等名流常常驻足青山,让青山着上丰富的文化内涵。当涂县人郭祥正,相传“其母梦李白而生”。他辞官不作,晚年归隐当涂青山,推动了佛教的兴盛。郭祥正一生与佛有缘,信佛兴佛扬佛,《五灯会元》有载:谒舒州白云端禅师。师上堂曰:“夜来枕上,作得个山颂,谢功甫大儒庐山二十年之旧,今日远访白云之勤,当须举与大众,请已后分明举似诸方。此颂岂唯谢功甫大儒,直要与天下有鼻孔衲僧,脱却着肉汗衫,莫言不道!”当然,青山佛教文化兴盛早在晋代西竺方公师和螺浮尊者就来到青山建白云寺,在此传授佛法。青山山顶的保和庵,石佛殿内刻有石佛,高一丈二尺,颈部嵌空,头可摇,依山崖而刻,有“华东第一石佛”之誉。我这次读到的青山赋》与《游青山记》都是清代人的作品,是清代历史文化的可贵资料。更让人注目的,在清代晚期青山还产生了四位淹贯经史长于考据各有建树“夏门四杰:夏炘夏炯夏燠夏燮。夏炘“政声颇佳,将自己在青山黄垅的三百多田地捐献;夏炯“博闻强志,冠绝-时”;夏燠著有《四声切教表详校》及《四声切教表讹误订正》;夏燮除熟谙经书、音韵学之外,“兼深史学,留意时务”,刊刻《明通鉴》一百卷。

此外,青山还有诸多遗址与墓群,如郑家新石器明代琉璃瓦窑墩金牛等遗址;墓群有园艺晋六朝墓群等,这里头深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涂青山再加之它的自然环境,所以南宫米先生书之为天下“第-山”。

综上所叙,当涂青山的历史文化是丰厚的,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当今,我们进一步发掘与整理当涂青山的历史文化,这对我们开发与推出青山的旅游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为我们文化兴市咋作出进一步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