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邢少山:宣城古十景诗赏析(之一: 句溪影塔)

(2017-08-13 13:38:13)


宣城古十景诗赏析

 

邢少山

 

序言:

“宣城古是诗人地”,从历史上有历代先后有600多名诗人在宣城留下1300多首古诗,我会已编辑出版了《敬亭古今吟萃》和《敬亭古今楹联》两书。这两部书匀由原市委书记高登榜、原市长虞爱华及知名学者写序言、跋文与导读。2016年我市获“中华诗词之市” 称号,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宣城旅游开发提出新思路。

宣城古有“宣城十景” ,敬亭山己在积极开发中。市政府每年给200万元,三年内打造4A级景区,从真正意义宣传以敬亭山为代表的宣城文化; 同时在全市恢复宣城十景的建设。现将“宣城古十景”诗注释、赏析如下:


邢少山:宣城古十景诗赏析(之一: 句溪影塔)

 

 

[原诗]:

一、七绝•句溪[1]影塔

彩虹明镜[2]列西东[3],古塔[4]巍巍耸碧空。

倒影句溪[5]供览眺,波光四面焕玲珑。

 

[注释] :

[1]句溪: 溪名,它位于县城东3里,溪形似草书“句”字而得名。

[2]彩虹明镜: 指句溪,它既像一条彩虹,又像一块明镜。

 

[3]列西东: 列,陈列。西东,一是因句溪从西流向东; 二是此七绝是“平起入韵式”,押“一东”韵,故东字在句尾。\

[4]古塔: 指宣城开元寺塔。此塔始建于晋。唐初名大云寺塔,开元间(713-741)更今名。历代均有修葺,塔形及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动。现存塔体为九级、六面。砖木结构。高34米,底边长约8米。塔内有螺旋形木梯,可凭梯登上最高一层。登临塔顶,远眺江城,塔影倒映于句溪河中。

[5]倒影句溪: 倒装句,实际上是句溪倒影。句溪溪水清澈,溪心可见城中开元古塔倒影,如砥柱插入水,可见在句溪看见元古塔的倒影。

 

[赏析] :

 

句溪塔影幽境奇

——《七绝•句溪塔影》赏析

 

“句溪塔影” 这一景位于宣城城北。这首诗主要是写塔影倒影在溪中的这一美妙象景。

这是一首七绝诗,平起入韵式,押“上平一东” 韵。

诗的开头一句“彩虹明镜列西东”, 先写句溪的形象与方位。句溪,它位于宣城城东3里,溪形似草书的“句”字而得名。它的流向是从西流向东,故说“列西东”;同时,此诗是一首七绝,它采用的是“平起入韵式” 、押“一东”韵,故“东”字在句尾了。

次句“古塔巍巍耸碧空”, 是写古塔的雄伟、高大。这个古塔指的是开元塔。此塔始建于西晋,据县志载:永宁二年(305),郭璞任宣城郡参军,于永宁寺侧建九级砖塔一座。初名就叫永宁寺塔。开元塔位于宣城市区开元寺遗址陵阳山第三峰,初名永塔。塔名随寺名更改而改,唐称开元寺塔,宋称景德寺塔,亦称多宝塔,清称永宁塔。该塔从始建至今已长达1700余年。塔为九级六面砖塔,高34米。塔内设有螺旋木梯。明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寓宣时,曾作《开元寺浮屠》一诗云:“坐对芙蓉塔,延观柏枧云。青霞城北涌,翠潋水西分。巅树疑岚湿,岩花入瞑薰。风铃流梵响,玉漏自闻声。”巍巍,指高峻的样子,形容崇高。耸碧空,耸,.高起,直立。碧空,蔚蓝色的天空。是写塔的雄伟、高大。为写下面的倒影作铺垫。

第三句“倒影句溪供览眺”, 才把前面写的溪与塔,汇成景色,揉合在一起,形成“句溪倒影” 这一美丽的景色。这景色“供览眺”, “览眺” ,极目远望。清时刘方蔼曾有《句溪塔影》诗,也说:“中漏江城塔,波痕回不迷,倒悬如水立,光刺与天齐。梯浪分层级,攀鳞俨上跻。漫夸东海市,清白莹灵犀。”

诗的最后一句“波光四面焕玲珑”, 这既写了塔,又写了溪,进一步写“句溪倒影” 这一美景。波光四面,是写句溪水波反射出来的光四面照射。玲珑,指物体精巧细致,显然指开元塔了,这是说在四面波光中开元塔是更显结构玲珑。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词语甚补,又着深意。我们如果仅仅从诗的字面上来看“句溪倒影” 这一景色还不移,还必须透过字面去深入想:“句溪塔影” 这种美景何时才能出现。通过这样深入的思考,我们会发现,只有在幽静的夜晚,或是宁静的早晨或黄,人们登塔游览,才能看见这一奇妙的景色,人们置身于这奇景幽境,感受到句溪影塔晶盘中,使人俗虑尽销,吟诗作赋,此乃真正赏此景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