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房、石兽遥哀叹
--施文熙《过邢珣墓》解析
242000宣城市诗词学会 邢少山
施文熙(1864-1946),字斗南,清末高淳县淳溪镇人。少有文名,善书法,21岁选拨贡生,就职教谕。任直隶州州判,民国三年(1924)7月7日,因有功赏花翎。后升山海关正定练军文案、云南总督府文案等职。他致仕后,回高淳写了不少有关高淳的诗词。这首五律《过邢珣墓》是看到墓地荒凉而发出的哀叹。
首联“堂堂赣州守,鞠旅讨宸濠”,是从坟墓写坟墓中的人邢珣。 邢珣(1462-1532),字子用,号三湖,当涂湖阳人大邢村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正德元年(1506)被授南京户部郎中,转任南京刑部郎中。因得罪权贵刘瑾而一度被夺职。刘瑾受诛后,复任南京工部员外郎。不久,转赴赣州任职知府、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所以诗人说邢珣是“堂堂赣州守”。堂堂,形容盛大、有志气、有气魄。用“堂堂”来描写邢珣,非常贴切。邢珣靖元年(1522)升任江西布政司左布政使。后因权臣巨珰排挤而罢官,归隐桑梓,著文立说。邢珣于嘉靖十一年(1532)过世。“鞠旅讨宸濠”,是写邢珣参与平定“宁王之乱”的经历。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王阳明)、赣州知府邢珣等平定。鞠(jū)旅,向军队发出出征号令,犹誓师。这是写邢珣的坚定与英勇。
颔联“湖畔遂生色,史书还附褒”,写邢珣的功绩,给家乡人民带来荣光与生气。因邢珣是当涂湖阳人。湖阳地处石臼湖与丹阳湖中间,所以说“湖畔”。因湖阳无高地,邢珣死后葬于与湖阳相邻的高淳花奔山中。传说他仙逝时,东南方飞来数十只仙鹤,翔舞许久才离去,湖阳人见此深以为异,把他当作乡贤奉祀。生色,增添光彩。诗人还接着说“史书还附褒”。附褒,另外加上褒扬的词。事实上在《明史》正史中有关邢珣的生平与功绩有显明的记载。
颈联“豹房久荆棘,兽石亦蓬蒿”,写邢珣墓地的荒凉。就是这样一位对国家有贡献、受家乡人民爱戴的人,现在守坟墓的机关长满了荆棘,笔锋下转,让人惋惜、痛心。豹房,一说是明武宗朱厚照所建立的处所,是豢养动物的场所,二是说一个行政机关,有房无豹。这里指的是守坟墓场所。“兽石亦蓬蒿”,石兽,本用石做成的各种兽,人死了用它们来护墓。这里是说“石兽”,兽的石头,长满了蓬蒿,可见墓地之荒凉。诗人不直写,而是旁写,形象具体,更能使人可见墓地的荒凉。
尾联“惟有花奔路,樵渔日几遭”,仍写墓地的荒凉与冷落,诗人又换了角度来写,这回诗人用了一个条件复句。“惟有花奔路”,是说到邢珣的墓只有一条通路,这条路叫“花奔路”。“花奔路”,一语双关,既是地名,因邢珣墓坐落在高淳县淳溪镇花奔山,又是一条花奔的路,多么美好,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樵渔日几遭”,说只有樵夫和渔夫一天之中从这条路上行走,其它并无行人,坟地的冷落可见可见一斑。实际上作者在哀叹,还有谁还能记起这个曾对对国家有贡献、受家乡人民爱戴的人呢?作者的哀叹使人震颤,使人震撼,从而唤醒人们对逝者珍爱与纪念,把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这首五律《过邢珣墓》,属平起不入式,押平水韵下平四豪。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加强气势。诗是写墓,却宕开墓,从人写到墓。写人,获取人的重大贡献与影响;写墓,写墓的荒凉与冷落,使之形成强烈的反差,哀叹人们对历史的忘却,对国家有贡献人的忘却,从而提醒人不要忘记历史,更不要忘记历史上对国家、对人民有有贡献的人。主旨明确,形象生动,是悼念中的上品,对后人无限的启迪,我是邢珣的后人,更深感震颤。
附:
过邢珣[1]墓
清 施文熙[2]
堂堂赣州守[3],鞠旅[4]讨宸濠[5]。
湖畔遂生色,史书还附褒[6]。
豹房[7]久荆棘,石兽[8]亦蓬蒿。
惟有花奔[9]路,樵渔[10]日几遭。
注释:
[1]邢珣: 邢珣(1462-1532),字子用,号三湖,当涂湖阳人大邢村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正德元年(1506)被授南京户部郎中,转任南京刑部郎中。因得罪权贵刘瑾而一度被夺职。刘瑾受诛后,复任南京工部员外郎。不久,转赴赣州任职知府、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嘉靖元年(1522)升任江西布政司左布政使。后因权臣巨珰排挤而罢官,归隐桑梓,著文立说。邢珣长子邢埴,字汝器,嘉靖壬午(1522)科乡进士,授任福建浦城县知县一职,政声颇佳;次子邢址,字汝立,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历官御史、山东道监察御史、北京刑部山西司主事、山东盐运使,为官清廉,堪称一代贤臣。邢珣于嘉靖十一年(1532)过世。邢珣死后葬于与湖阳相邻的高淳花奔山中。传说他仙逝时,东南方飞来数十只仙鹤,翔舞许久才离去,湖阳人见此深以为异,把他当作乡贤奉祀。
[2]施文熙:(1864-1946),字斗南,清末高淳县淳溪镇人。少有文名,善书法,21岁选拨贡生,就职教谕。历任直隶州州判,民国三年(1924)7月7日,因有功赏花翎。后升山海关正定练军各营文案、云南总督府文案,荐以知府补用。民国三年(1914)秋七月七日至四年夏四月二十日任揭阳县知事,公正廉明。在其离任时,许多民众自动设“香案”夹道送行。回乡后写有《灯节长乐观灯》、《谒乡贤张彝叹先生墓》等诗文。
[3]赣州守:指邢珣,因邢珣任过赣州知府。
[4]鞠(jū居)旅:向军队发出出征号令。犹誓师。《诗·小雅·采芑》:“钲人伐鼓,陈师鞠旅。” 毛传:“鞠,告也。” 郑玄笺:“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此言将战之日,陈列其师旅,誓告之也。”
[5]宸濠:宸濠之乱,又称宁王之乱,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王阳明)、赣州知府邢珣等平定。
[6]附褒:附,另外加上。褒,赞扬,夸奖。
[7]豹房:明武宗朱厚照所建立的处所,一般认为是豢养动物的场所,《万历野获编》:“嘉靖十年兵部覆勇士张升奏,西苑豹房畜土豹一只,至役勇士二百四十名,岁廪二千八百石,占地十顷,岁租七百金。”也有人认为豹房无豹,只是一个行政机关。这里守墓的地方。
[8]兽石:石兽,用石做成的各种兽。人死了墓地用石兽护墓。这里是兽石,石做成的各种兽的石头。
[9]花奔:花奔山。在高淳县淳溪镇花奔村,昔日是小山,较荒凉。
[10]樵渔:樵夫和渔夫。 唐岑参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诗:“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