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松浦友久《怀宣城》赏析

(2012-01-01 14:37:17)
标签:

文化

【赏析】

 

        一别江城十五秋

           ——日本松浦友久怀宣城》赏析

 

1982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院教授汉学研究家松浦友久先生,发起唐诗研究会李白行踪考察团一行来中国。此年秋天,他们从南京来到宣城,这首七绝是他回日本后1997年写的

http://s7/middle/4e821698nb571c12b3146&690首句"一别江城十五秋",作者回忆十五年

 

前来宣城的情形。1988,松浦先生在日本发起唐诗研究会李白行踪考察团不辞辛劳,来到宣城,至今已15年了。在这15年里,松浦先生对中国的诗歌加以研究,1988年他来北京大学做学术访问,他从音步的角度研究诗律。1990年,他在南京大学举办的唐代文学国际研讨会上,作为日本学界有代表性的专家受邀前来参加研讨。想起1982年的考察,给他的这些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时,他感慨不已。

   第二句"梦飞遥落谢公楼"仍然写他内心的心情。松浦友久先生对李白诗歌尤为喜爱,因李白七次来宣城,所以他要研究李白,一定要来宣城。来宣城后,登上山,考察李白在宣城的活动情况,他在太白楼里拜谒李白坐像,然后又登上谢朓楼,凭吊谢朓,并当场写下"江城明碧水,飒飒敬亭秋。自古诗人地,临风立北楼。(《七绝》)诗句,他的种种梦想,他认为在谢公楼实现了,此后他出版了《韵律的美学——日中诗歌论》和《李白传记论——客寓的诗想》等著作

第三"犹怜画里登临日",他回忆那天登临情况。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城仍犹如一幅图画映入他的眼帘,他是多么欣喜啊。"犹怜画里"这里是借用,因为当年李白在《秋登宣城北》里云:"江城如画里,山晚望睛空。"

 尾句"两水淙淙碧玉流",写宣城谢朓楼下的句溪与宛溪。当松浦先生登临上谢朓楼,眼前仍是淙淙流淌的句溪与宛溪,它们是那样的欢快地漫流着,河水了的欢快,也映出他自已愉快的心情。"两水",这里仍是借用。当年李白在《秋登宣城北楼》也说:"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2002926日,松浦先生在庆应义塾大学医院病逝,享年67岁,他与中国人民与宣城人的情谊如今不就像句溪与宛溪两水一样,至今还在淙淙地流淌着。

这首七绝写得比较深沉,借助于时间的差度,回忆美好的往事,时断意连,意象定格,思绪难平。这首诗的艺术感染力是深深植根于自已的理想,对中国诗歌对李白谢朓楼的热爱之情。一个外国人写格律非常严谨,这是一首仄起首押韵式,押《平水韵》下平"十一尤",平仄完全合律,这多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啊。

 

【原诗】:

 

              怀  

              日本  松浦友久 

 

        一别江城 十五秋,梦飞遥落 谢公楼。

        犹怜画里登临日,两水淙淙碧玉流。

 

注释

 

    松浦友久 :(1953---2002)日本国静冈县人,早稻田大学文学院教授,汉学研究家,著有《诗词的诸相——唐诗札记》《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等。1982年发起唐诗研究会李白行踪考察团一行来中国,并来到敬亭山宣城谢朓楼考察。

    江城:指宣城。因李白有诗云:"江城如画里,山晚望睛空。"(《秋登宣城宣城北

 遥落:凋残,零落。《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两水:指句溪与宛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