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伟的批评文章抄成这样,太无耻了
(2009-05-07 10:26:03)
标签:
汪建伟批评文章抄袭无耻文化 |
分类: 当代艺术 |
“汪建伟忠实于精神世界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可变性,在作品中更自觉地涉入沉思和互否的因素。他将自我置于与具体生存情境对称的立足点上,冷静、细密、准确地进行体悟和命名,探究深层经验的多重内涵,构建开放而丰富的问题情境,并且在这种联系与问题情境中,寻找更独特、更具“现场感”的阐释角度。如此,作品与现实的关系就更现场化,他本人与现实的关系也更富于互动性。于是表层的感性外观与深层的意蕴有机交融,使有限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无限的精神领域中。汪建伟的影像艺术无法还原为“日常事物”,但也不是空洞的形而上意念的“现实”,而是充满着“异质混成”感的视像现实”
这是来自世艺网上一段关于汪的文字,是俞可策划的在重庆坦克仓库的汪的展览《异质现场》
http://cn.cl2000.com/news/newsshow.php?id=51221
这种写作要求诗人抑制单向自我的抒情姿势,忠实于成人精神世界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可变性,在诗中更自觉地涉入追问、沉思和反讽、互否因素。诗人将自我置于与具体生存情境对称的立足点上,冷静、细密、求实地进行分析和命名,探究深层经验的多重内涵,呈现其各种可能性。这里诗性的沉思不同于人文学科要求的明晰和判然。它是或然的,它不“解答”问题,而是经由诗歌话语的观照,捍卫住问题的复杂性,使之保持活力,以不被权利话语和“技术时代”所简化和抹杀。与此相应的修辞法和结构法是互否。它使诗歌中不同意向间发生摩擦、盘诘,结构内部设置不同的“声部”,在更为复杂的语境里,呈现经验世界的整体性,最终实现诗歌更高意义上的自足。这样的诗当然是有难度的,但值得一试。它要求诗人不仅要有修辞想像力同时也要有“历史想像力”。
这是来自天涯社区天涯诗会版的一篇诗歌评论文字,《先锋诗的困境和可能前景》------实在是抄袭的太露骨了。。。。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poem/1/1194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