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花味精的“错位”经营之道

(2009-10-19 17:30:48)
标签:

错位营销

梅花

四百战略

财经

梅花味精的“错位”经营之道

                                                     智达天下

 

作为一家以味精为主导业务的民营企业,河北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河北梅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经历了飞速成长历程。从上世纪末进入味精行业到今天,从名不见经传的“后生”企业,到规模直逼日本“味之素”的全球味精霸主,引入风投酝酿上市,梅花实现了100余倍的增长!任何企业成功的背后,总有若干共性因素在发挥着决定作用,探寻梅花的成功之路,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关键词:选择,错位。

 

战略错位:找到生存的乐土

战略即选择,就是先弄明白自己去哪里,然后选定一条路、决定怎么走。

味精行业在中国算得上是个传统行业,我们使用味精的时间已长达80年,国内一度有着超过200家的味精生产企业,并且有莲花、红梅等一批品牌影响较大的知名品牌。近年来随着鸡精等替代品类的市场活跃和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味精行业越来越造成了极大冲击。在这样的情形下,梅花味精作为后来者既面临品牌知名度上的劣势,又面临着来自替代品类的竞争威胁,如何寻找切合的市场切入点和良性发展之路就成为关键。

味精作为一种增鲜调味品,除了为大众日常所必须外,还是众多食品工业厂家的重要生产原料之一,如方便面、肉制品、鸡精等。相对于大众消费者,工业品客户更加注重产品品质、采购成本等,品牌因素影响不大,这正成为了梅花味精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的绝佳机会。虽然是一个年轻品牌,但梅花企业从开始投产便十分注重硬件投资和产品品质打造,尤其是建立了一流的内部循环产业链,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在工业品市场竞争中形成了较大的优势。明确了以工业品市场为切入点的战略后,梅花味精开始面向国内外的众多食品工业客户展开营销,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了包括联合利华、康师傅、太太乐等在内的一大批知名食品企业的供应商和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味精生产国,已成为欧美等国家的主要采购中心,因此梅花味精又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并凭借自身优势迅速赢得了全球客户的青睐,目前已构建起覆盖50多个国家的世界销售网络。

由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错位式”的竞争战略,梅花味精得以从自己最具优势的领域切入,后来者居上,用企业高层常提及的一句话来概括这种错位之道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竞争错位:打造产业链优势

进入21世纪,中国味精行业的一个基本现状是:庞大而不强大,传统却不成熟。虽然有着上百家的生产企业和数十年的行业历史,但味精市场的总体发展程度很低,市场观念淡漠,竞争水平低下。

2003年,梅花味精率先在行业内建成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围绕对主要原料玉米的“吃干榨尽”,从生产味精的第一道工序开始,将排放的废液、废渣变废为宝,全部转化为产品。目前梅花有着国内产业链最长,集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线,形成了以味精为主、其他衍生产品为辅的产业集群。这不光在味精行业是独一无二的,在整个国内发酵行业也属典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面前,梅花没有盲目的采取价格战、消耗战,因为那种刺刀见红的短兵相接,无异于饮鸩止渴,对行业对企业都不利;而是有意将企业竞争优势建立在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产业链效能打造,“错开”了红海里的血腥拼杀,找到了自己的领先之道。

品牌错位:占领行业制高点

近几年来,已经成为行业“隐形冠军”的梅花味精,开始着力向大众消费市场进军。与工业品营销不同的是,消费品营销面对的是单个消费者,他们的认知方式更加感性,行为习惯更加复杂。味精本身属于一种低关注度产品,价值不高,购买周期较长,人们购买时的随意性、偶然性特征很明显。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由于受到利润空间、经营观念等的制约,国内味精行业一直处在一种“集体失语”的状态,几个名气较大的品牌基本沿着传统模式自然销售,行业的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更是乏善可陈。加之替代品类的强劲攻势,以及媒体报道带来的舆论误导,味精的越来越被推挤到一种边缘化境地,整个行业在迫切的寻找英雄、呼唤领袖。

此时的梅花味精,虽然在企业规模和综合实力上已远远超过同行业厂家,但梅花品牌依然是一个年轻的品牌,尤其在大众消费市场上,其知名程度还不及一个行业二流品牌。在梅花正式吹响民用市场的进攻号角时,智达天下有幸作为咨询外脑,帮助企业实施了一系列关于品牌和营销的开创之举。

首先是品牌产品的创新。在其他调味品类别已经实施充分的细分化、个性化产品策略时,味精依旧是“装在塑料袋里的晶体”,产品雷同、包装雷同,毫无生气。因此梅花品牌创新的第一步,是对产品的革新。味精的产品差异主要体现在纯度上,根据谷氨酸钠的含量不同,市场上主要存在99、80、70等规格产品,2007年国家对味精的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正,明确99%纯度的味精才是纯粹的味精,低于80%纯度的则要逐步被淘汰出市场,以便于消费者对味精产品正确认知。基于此,梅花决定从国标纯度上形成产品的“错位点”,即突出99标准,与其他品牌形成品质和概念上的区隔,于是“99梅花好味精”应运而生。除了品质上的确切差异外,在产品名称上加上了便于直观感知的前缀,使产品的差异性自然形成,在消费者心智中构筑起一个有效的“亚品类”。同时针对细分化市场需要,梅花还推出了“四王”系列产品,即火锅王、凉拌王、调馅王、烧烤王,第一次告诉人们原来味精还可以“分着用”,将产品差异化进一步体现在实体层面上。在产品包装上,梅花采用了独创的立式包装袋,更加突出了品质感和档次感。由内至外的个性化产品,使得梅花味精与传统味精形成了鲜明“错位”。

其次是品牌传播的创新。针对消费者对味精存有的不利健康、含化学成分等固有误解,品牌传播首要担当的任务便是引导舆论以正视听,将味精的纯粮酿造、有利无害的事实灌输到消费者心目中。于是我们提出了“100%纯粮、100%健康”的品牌广告语,开门见山的针对梅花味精的本来品质进行诉求,打消偏见。为了将纯粮、健康的概念进一步深度传达,后续跟进了一系列的消费者深度沟通举措,通过报纸软文、新闻发布会等传播途径全方位的深入传达“纯粮、健康”概念,还味精以本来面目,使人们对这一传统调味品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梅花还启动了公众形象好、品牌说服力强的央视前著名主持人倪萍担当代言人,并冠名央视《天天饮食》栏目,全方位的增强了大众对品牌概念的信服。

通过“错位”化的品牌创新手段,使梅花味精在消费品市场的初一亮相便站便占据了行业制高点,给市场和消费者带来了一张全新面孔,并开风气之先,成为引领潮流的后来居上者。

营销错位:领先半步见奇效

相对于其他快销品行业和调味品,味精行业的总体营销发展还较为初级,市场管理粗放、市场秩序混乱,惯用的营销手段通常是价格战、促销战等缺乏技术含量的低层次竞争,导致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生存艰难。为此,我们在帮助企业进行营销体系规划时,提出了“领先半步、错位发力”的基本指导思想。

1.梅花特色大客户制下的深度分销。结合味精产品的行业特点和梅花企业现状,我们确立了梅花特有的“大客户制下的深度分销”为基本营销模式。由于味精产品的流通速度、品类关注度等与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消费品有所不同,采取纯粹的深度分销和市场精耕战术,一方面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一方面营销管理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并且难以发挥优势经销商的主体地位,造成资源配置的不经济性。但同时市场又迫切需要深度的开发与维护,需要摆脱粗放式的市场管理模式。这种基于以企业为主导、以核心优势客户为操作主体的“大客户制下的深度分销”模式,在市场策略、推进计划上完全由梅花企业完成,由区域销售组织与客户进行沟通,明确方向,提供思路;在具体操作上则由经销商牵头,安排具体落实执行,厂家给予相应的车辆、物料等支持。因此既能避免资源的低效率投入,又能有效的形成对市场的掌控,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发展之需,而且与同行业单纯依靠经销商自然分销的传统模式形成差异化领先,做到了“快半拍”。

2.“四百”战略,全面打造行业领先。围绕大客户制下的深度分销模式,我们提出了以快速布局、全面领先为目的的梅花“四百”营销推进战略,即“打造百船、完成百吨、拓展百城、实现百亿”。

通过系列差异化营销举措的实施,梅花正一步步由“隐形冠军”向行业的全面领导者迈进,并按照3:3:3(即工业品市场、国际贸易、民用市场各占据业绩的1/3)的规划,步步实现“显性冠军”梦想。

 

通过对梅花味精的成长之路解析,我们会发现贯穿其中的一种经营哲学:学会选择、学会错位。“错”一步海阔天空。

                                      (案例提供与整理:智达天下营销顾问机构苑继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