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说课稿
(2009-02-19 11:15:12)
标签:
杂谈 |
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材内容简介
本单元五篇课文写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类型的“爱”。
1、《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是自己童年的保姆,阿长虽说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作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2、《背影》,突出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3、《台阶》,则表现了父亲在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中为改变自己现状而进行的不懈努力的精神,儿子对父亲的崇敬之心溢于言表。
4、《老王》写的是自己和一个车夫的交往,写出车夫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在含蓄地提出关怀不幸者的同时表达一个普通人对弱者的关爱。
5、《信客》则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刻画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有道,善良宽容,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他人的敬重和爱戴。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单元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体察父母爱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中形形色色的“爱”,陶冶自己美的情 操。
2、培养良好学习方法,学会抓住重要词语或线索来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在比较中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4、体会描写的作用,学习运用描写方法。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的题材,记叙文的学习与写作在初中阶段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教学难点:
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感受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要真实感受到不同的作家语言风格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五)课时按排
《阿长与山海经》3课时、《背影》2课时。
《台阶》1课时。《老王》1课时、《信客》1课时。
作文训练2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检测2课时、评析1课时。
二、说教法
(一)提问与讲授结合的教法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强调进行情感
(三)勾画圈点法和讨论法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对于本单元的三篇自读课文,我想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主。老师教导学生学会采用圈点批注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四)列表对比法
在单元复习中我主要运用列表对比法。《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同是写人,文字质朴,亲切自然,但写法不同。运用列表来对比。这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比较对象 |
选材角度 |
表现手法 |
语言特点 |
叙事详略 |
《阿长与山海经》 |
|
|
|
|
《背影》 |
|
|
|
|
(五)借助多媒体为教学工具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运用教学资源,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三、说学法
1、运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写生活笔记的习惯。
作文的素材往往来源于生活,教导学生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勤动笔写些观察日记,同时努力学会描写并不断积累素材。比如观察父母亲的习惯性动作,神态等。
寻找线索,学会用精练的文字或语句来概括文章的主题,这十分有利于快速阅读把握全文主题思想。如《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来导读全文就能更快地感悟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中心主题。如学习《老王》抓住老王的品质的“善”与生活的“苦”就能快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信客》抓住一个“信”字你就能体会主人公的无私情怀了。
四、说教学程序
以《背影》第一课时为例来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激情,创设氛围
1、多媒体显示:歌曲《父亲》
2、教师导语:同学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无私的爱,伴随着我们成长。你们能说一说曾让你感动过的父母的疼爱。(学生自由发言)
《父亲》歌词如下: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播放歌曲可以创设情境,触动学生心底的心弦,直观地了解父亲为我们付出的真爱,感受父爱的伟大。问题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出发,并通过学生的诉说来发现父母对我们的爱,为学习本文作好良好的情感铺垫。)
(二)、朗读训练,培养习惯
1、听配乐录音朗读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学生朗读、师生正音
3、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批注要求J)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下划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标注。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4、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说明理由,找批注得准确的同学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
(三)、整体阅读,感知探究
1、提问讨论:(讨论后用多媒体展示)
(1)本文写了件什么事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本文是什么东西打动了你,激起了你的情感波澜?
2、学生活动:
(3)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几次背影的出现各有什么作用?
(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试作体会。
3、精读体会:
(5)文中哪些语句给你感动最深?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这一环节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同时,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作者行文构思的关键,以此为线索展开对课文的深入探究。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深刻领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最后,抓往文中的几句重点话语来体察那种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使他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本环节也是这一堂课的重点。)
(四)、拓展思维,体验真情
(1)仿写句子
例句:父爱如山,它深沉缄默,以它博大的胸襟容纳孩子的一切。
父爱如
(2)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教师小结(略)
作业布置
1、回家后为勤劳的父母做一件事。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附: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评价
单元教学过程中处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每个环节都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进行。这样做符合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学习,提高了能力,陶冶了情操。教师也从知识传授者、讲解者角色中转换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