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总结】圣诞夜的案例督导分享

(2010-10-23 21:57:17)
标签:

贾杰

培训

心理治疗

心理

心理咨询

学习

教育

分类: 专业学习与心得
每周都期待着周五和大家一起分享、思考和成长,昨夜恰逢圣诞,普世欢腾,本土心理联盟讲堂里,也弥漫着祝福,祥和,关爱的气息。以下是昨天探讨中的一些总结,整理出来,以表示对各位老师、管理员的感谢,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喜乐!

 

一、关于梦的分析和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1、在对梦的分析中,除了梦中的画面之外,我们更要关注来访者描述的梦中的体验和感受。因为画面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但是梦中的感受却是和现实感受最接近的。因为从生理机制上来讲,梦是一些“神经活动的延续”,所以梦中的体验最接近现实的感受。当来访者描述完梦里的画面之后,不妨问一问:“我想知道在这个梦中,你的感受有哪些?”这样我们才能看到那些画面背后的是焦虑?恐惧?兴奋?平静?还是别的?

     2、“最好的解释,就是来访者认为可以接受的解释”,所以,对潜意识的解释有千万种,但是来访者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认知系统中,可以接受的那个解释,才是对他来讲“最好的解释”。因此,我们常常要审视我们即将做出的解释“到底是来访者角度的解释?还是我们自己认为最好的?”

     3、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认知系统都是在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对于一些未知领域的接触和尝试,必然会带来一些“新旧碰撞”所产生的恐慌,这是正常的,也是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的。

     4、对于宗教、哲学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为是“丰富我们看待世界、人、事和物的角度,增加我们做出解释的多样性”。在某些时候,你不一定必须要认同或者反对,只需要知道有这样的体系存在就可以了。

     5、当你要加入某种宗教信仰,或者进行身体、心灵方面的修行时候,最好有这方面专业的“导师”在引领你,以免你“误入歧途”或者“走弯路”。

     核心理论技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无条件接纳”、“真正意义的尊重”;阿德勒理论中的“人格不是独立的,是完整的,而且是有背景的。”

 

二、强迫症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学生学习问题涉及的心理问题,一定要澄清其发展变化的细节:什么时候?哪些课程?具体表现?区别意义?与问题的相关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结构化更容易实施,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强迫引起的焦虑。

     2、当强迫和反强迫同时存在,并由此引起的心理冲突,影响到社会功能时,我们才能诊断为强迫症性心理问题。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这是基本概念对于我们工作的指导意义。如果没有反强迫,只能算是“谨慎的习惯”或者“行为障碍”等;如果没有内心冲突,也只能算是一个“癖好”。

     3、强迫产生的根源在于——“对焦虑的无效处理”,所以要找到引起强迫的根源,那根源往往是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核心问题”“危险问题”或者“伦理冲突”“道德焦虑”等问题。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找到,需要一个较长的“剥洋葱”的分析过程,因为这焦虑本来就是“来无影”所以必然是“去无踪”。因此,治疗中,先要去除的不是强迫本身,而是自我能够调控的“反强迫”,这样就可以降低内心的冲突,才有可能去静下来,一起去寻找引起强迫的原因。

     4、最初阶段,必须先接纳当下的、真实的自我,也就是“我现在是一个遇到了强迫症性心理问题的人,这虽然是个复杂的问题,但是我可以接纳现在的自己,任何人在自己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这很正常,我愿意把这看做是一次认识自我,获得成长的机会,我不会再把这问题看做是永远或者是难为情的事情。尽管治疗的过程可能会充满曲折,但是我坚信随着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一定能够逐渐走出困境。”因为,降低了对强迫症本身的负面认知,就可以降低部分焦虑。

      核心理论技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精神分析中的“存在性焦虑”。

 

三、鬼神等灵异事件

1、当我们不能坚信的时候,我们不要去传递,因为这样做,违反了“真诚”原则。

2、真实表达我们的困惑和局限性,可以增加来访者对我们的信任:

“对于世界上是否存在这样一些事情,我想我和你一样困惑,因为毕竟科学发展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事情不能够解释的。”

“非常抱歉,这方面的知识,我确实很欠缺,我想听听您的看法,也算是给我一些知识的补充。”

3、争取能够“以子之矛,戳子之盾”

“既然你的钱是给你心中的那个佛的,那么你换取的是你假定的“好报”,如果那个化缘的人是个骗子的话,你觉得你的佛,对于假冒自己名义、败坏自己名声的人,会不会给予惩处呢?”

“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你买的是自己的精神层面的踏实和信心,而不是物质上的金或者铜?”

“所以,你是在为自己的信仰买单,而你的神其实是不需要你那些物质的,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核心理论技术:人本主义疗法中“表里如一的真诚”和“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尊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