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资料正在不断完善中,请朋友们不要急于转载。
先说说老艺术家的,基本上按照年代顺序吧
(一)三十年代
(1)
尹桂芳:尹桂芳应该是目前记载的越剧舞台上最早的贾宝玉了,当时她与竺水招搭档越剧舞台上第一部演出全本《红楼梦》。而且“贾宝玉哭灵”一折被灌制成了唱片来发行。在40-60年代,尹桂芳又先后主演了《贾宝玉》、《宝玉与黛玉》、《红楼梦》三部全本红楼戏,第一次与张茵搭档,第二次和第三次与李金凤搭档。尹桂芳的贾宝玉,相对与后来一直在舞台上独领风骚的徐玉兰来说,她更重“情”。委婉低沉、如泣如诉的尹派演绎的“金玉良缘”、“哭灵”,让人深切感觉到了贾宝玉压抑不住的悲伤。有人曾经说“最好的贾宝玉没拍电影,拍电影那个就成了唯一”。当然这是一个尹迷自己的看法。我们在这里无法将两位大师的贾宝玉分出一个高下来,但至少尹桂芳的贾宝玉,绝对不比徐玉兰的贾宝玉差应该是个事实。
(2)同期,玉牡丹演出了《黛玉焚稿》、支兰芳演出了《黛玉葬花》。《黛玉焚稿》想必是没有贾宝玉的,但《黛玉葬花》不知道贾宝玉出现了没有,也不知道那个贾宝玉到底是谁。
(二)四十年代
(1)袁雪芬主演了《林黛玉》,不知道剧中的贾宝玉是谁?希望知道的朋友回复告知一下,我好补充进来。
(2)尹桂芳演出全本《红楼梦》,编剧是弘英,不是后来的演出版本,配戏的林黛玉不知道是谁。
(3)
范瑞娟:范瑞娟与傅全香演出了《宝玉与晴雯》。现存1947年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的《宝玉祭晴雯》唱片(2面)。
编剧:吕仲;导演:陈鹏(男,上海市嘉定人,1923年4月出生,曾用名程鹏,学生时代爱好话剧与电影)
演员:范瑞娟(贾宝玉)、傅全香(晴雯)、毕春芳(甄宝玉)、丁赛君(贾琏)、金采风(贾环)

我们后来看到范派的贾宝玉,几乎都是“宝玉夜祭”,一般由范派弟子章瑞虹出演。范派以痴情、忠厚见长,“夜祭”一折里,贾宝玉对晴雯那种主仆、朋友多种情感,通过范派至诚的演绎,让观众不禁潸然泪下。
(4)1947年,徐玉兰主演了《红楼梦》。同年9月,徐玉兰自己组建了玉兰剧团。演出《红楼梦》,应该是在组建“玉兰剧团”之前的事情。
(三)五、六十年代
(1)
焦月娥、徐逸秋主演了《红楼梦》,香港合众越剧团演出的。我在网上找的这张剧照,到底是不是焦月娥,我也搞不清楚。
这张尽管不是《红楼梦》剧照,但应该是焦月娥本人的剧照。1955年,焦月娥又演出了《宝玉与晴雯》,搭档是任伯棠,第二次扮演贾宝玉。
(2)
筱少卿,在天津越剧团先后两次演出《红楼梦》,都扮演贾宝玉。
(3)
重头戏来了,这是舞台上一棵青春永驻的常青树,一个被誉为当之无愧的活着的“贾宝玉”。由于她,红楼梦不仅是徐派的代表作,贾宝玉也是每一个徐派弟子的梦想。当时在舞台上连演数场,轰动不已,1962年拍成电影之后,更是轰动全国,成了越剧走向全国的一面旗帜。越剧电影《红楼梦》,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越剧,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的一线红星,不少都是因为当年看了这部电影,而迷上越剧,立志成为越剧演员的。对于徐玉兰的贾宝玉,任何赞美的言辞,都不过分,完美得只能用“无懈可击”来形容。贾宝玉从出场时天真活泼的少年,到万念皆空、离家出走的失意人,都被徐玉兰一点一滴的演绎的淋漓尽致。徐玉兰的贾宝玉,是一个越剧史上永远的丰碑,没有一个徐派弟子敢说自己的贾宝玉超越了徐玉兰。(其实,据资料记载,徐玉兰也是两度演出《红楼梦》的。早在1947年,徐玉兰在演出了全本《红楼梦》,编剧不是徐进,搭档也不知道是谁。据徐玉兰自己说,那时候,他对《红楼梦》的内涵还不能完全理解,而且没有读过原著。)
(4)

尹树春,尹树春在春光剧团,与李慧琴搭档演出过《红楼梦》
(5)

陆锦花。陆锦花与王文娟搭档演出了《晴雯之死》。这是越剧里边少有的“陆派”贾宝玉。相对与徐派、尹派的贾宝玉来说,陆派的贾宝玉好像是不怎么出彩的,甚至不如范派的贾宝玉。但老艺术家毕竟功力无限,陆锦花毕竟带给我们了一个不一样的贾宝玉。
(6)这个时期,是越剧最繁荣的时期,尹桂芳在这段时间,还是先后三次演出了《贾宝玉》、《宝玉与黛玉》、《红楼梦》,第一次搭档是张茵,后两次搭档是李金凤。
(7)
竺水招和她的学生兼搭档筱水招也合作演出过《红楼梦》,这是“读西厢”的剧照。
其他演员有:筱水招(林黛玉)、张玉琴
(薛宝钗)、筱丹凤(王熙凤)、商芳臣(贾母)、蒋鴻鳌(贾政)


(8)
高剑琳。高剑琳在西安越剧团演出全本《红楼梦》,搭档为曹月珍。
(9)

胡少鹏。我听过胡少鹏演唱的“宝玉哭灵”,用的是标准的范派,不知道她是否演出过全剧。
(10)
姚桂芳。网上有她演唱的《晴雯之死》选段“芙蓉诔”。曾在浙江文艺学校任教,毛戈平的老师。
老艺术家的基本上说完了,下面说说第二代的“贾宝玉”
尹瑞芳(尹桂芳的弟子,原名干掌珠)

尹瑞芳(原名尹松琴,台州越剧团团长,不是尹桂芳的弟子)
尹小芳

丁赛君

邵文娟。以范派贾宝玉的形象,三次出演《红楼梦》,看来《红楼梦》是有范派的全剧作品的。

曹银娣(62版电影中还扮演过琪官)
章爱华
(找不到剧照)
陆惠琴

(这个剧照不是《红楼梦》,是她在《西厢记》中扮演的张君瑞)
1961年底嘉善光明越剧团在浙江嘉善舞台演出越剧《红楼梦》
编剧:徐进;导演:王跃庭
演员:贾宝玉——章爱华(A角)陆惠琴(B角),林黛玉——潘碧虹(A角)王美丽(B角),老祖宗——黄剑蓉/侯方奎,王夫人——徐金宝,王熙凤——唐世韵,薛宝钗——张剑云,贾政——厉鹏飞,紫鹃——项文苑,傻大姐——王文芳,袭人——陈雅琴,雪雁——许文萍,薛姨妈——王秀英,焙茗——张文蓓,晴雯——娄文茵,书童、丫环若干人——本团演员、学员
乐队:鼓板:马菊生,主胡:刘家鹏,笛子:盛庆云,三弦:张五弟,琵琶:张其荣,二胡:沈祥初,大锣:黄培照,小锣:刘家华,音乐整理:叶本喜,舞台美术:徐志灵,灯光:沈居春,置景:陈铭观、叶志强,道具:王鸣泉、任财旺,服装:蒯祥元、王雪凤,盆头:丁宗化
徐小兰(好像网传是徐玉兰的女儿,不知道是不是)
60年代中国冶金文艺工作团越剧团演出越剧《红楼梦》
改编:徐进;导演团:马斐(执行导演)、黄钟、裘昶、应菊芬;设计:王国昌;编曲:顾振遐、高鸣
演员:徐小兰(贾宝玉)、徐逸秋(林黛玉)、郑桂莲(薛宝钗)、余霞(王熙凤)、徐艳奎(贾母)、毛玉棠(贾政)、王夫人(应菊芬)



徐小兰戏装照
第三代“贾宝玉”

金美芳

刘觉
汪秀月
宋普南

沈于兰
以上几位都是徐派、尹派传人中的佼佼者,都演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们留下的《红楼梦》音像资料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的。在角色塑造上,应该基本上都是在复制、传承老一辈艺术家。值得一提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金美芳,这位扮相、唱功都酷似徐玉兰的优秀徐派小生,曾经在舞台上风靡一时,拥有了大批的粉丝。2006年越剧百年演唱会上,已经六十多岁的金美芳演出了《追鱼》的选段,因为年龄的关系,唱功肯定是退步得相当厉害,但一出场,观众仍然是掌声雷动。有人说,金美芳的唱功,远远超过了当今两位最出色的徐派传人钱惠丽和郑国凤。尽管我不同意这个说法,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金美芳超强的唱功是相当了得的。其实,像他们这一代人是相当吃亏的,艺术顶峰的时候,老艺术家仍然活跃在舞台上,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变得很少。好不容易,老艺术家退出舞台了,钱惠丽等现如今的越剧红星,又如雨后春笋般的异峰突起,并且来势凶猛,很快取代了他们的位置。
还有一位尹派小生宋普南,他是茅威涛在浙江艺校时的老师。我之所以提起他,是因为他在一部纪录片中,拍摄了“读西厢”,这是银幕上很少的尹派“贾宝玉”。合作的花旦是谁,我记不清楚了。不知道怎么了,本来清瘦的宋普南,我居然在电影中觉得他有点胖。
另外,刘觉是否演过《红楼梦》,目前有待考证。我原来在哪里看到过,他和史济华两个人作为贾宝玉的AB角轮流演出《红楼梦》的。现在找不到任何证据了。
还有个演员叫陈少鹏
70年代末,北京红旗越剧团演出越剧《红楼梦》(十二场)
编剧:徐进;导演:吴川、黄钟;音乐设计:顾振遐;美术设计:陆阳春
演员:徐小兰/陈少鹏(贾宝玉)、徐逸秋/林代青(林黛玉)、张玲玲/郭培芳(薛宝钗)、林代青/王和英(紫鹃)、丁苗芬/毛玉棠(贾母)、陈皋峰/须遵德(贾政)、应菊芬/陈雅珍(王夫人)、万馥香/娄子玉(王熙凤)、陈桂清(袭人)、王和英/林美嫦(晴雯)







80年代越剧《红楼梦》第三场 读西厢
演员:李玲玉(贾宝玉)、孙晓(林黛玉)
中生代的“贾宝玉”
(1)
钱惠丽。这是一位各方面看成完美至极的“贾宝玉”,最早靠的就是一出《红楼梦》走上大上海,拜师徐玉兰门下,在舞台上演出了上千场的《红楼梦》,几乎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扮相、唱功、表演都堪称一流。是继徐玉兰之后又一位经典的“贾宝玉”。有些年轻人,没有看过徐玉兰的《红楼梦》,最先看到的却是钱惠丽的“贾宝玉”。无不深深为之动容,她绝美的演技打动和感染了一代人。出演过旧版、新版两个版本的舞台《红楼梦》,也主演了我国最长的戏曲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还拍摄了我国第一部越剧数字电视电影《红楼梦》,也演出了电视小品《红楼圆梦》和折子戏《皈依感悟》、《夜访梨香院》。她——几乎就是永远的贾宝玉。
早期钱惠丽在诸暨越剧团首次演出《红楼梦》时,还有个B角贾宝玉,名字叫李芬娟
1981年越剧《红楼梦》诸暨越剧团演出
艺术顾问:周宝奎;导演:赵招琴
主演:钱惠丽(贾宝玉)、赵莉莉(林黛玉)



赵莉莉饰演林黛玉










1981年诸暨越剧团《红楼梦》艺术顾问周宝奎,赵莉莉饰演黛玉,钱惠丽饰演宝玉
徐玉兰为诸暨越剧团钱惠丽设计化妆,赵莉莉饰演黛玉

王文娟在指导赵莉莉

2011年9月30日,诸暨市越剧团建团6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在诸暨剧院举行。钱惠丽演出《红楼梦》片段。

(2)
郑国凤。郑国凤在无锡越剧团就演出过《红楼梦》,只不过是前半场,后半部分的贾宝玉由王蓓扮演。1999年,在新建成的上海大剧院,郑国凤作为三个贾宝玉的其中之一,演出了新版《红楼梦》。当时没看出来她的贾宝玉有特别出彩的地方,而且,首轮三场演出之后,她的贾宝玉就几乎消失了。留下来的音像资料,只有“读西厢”、“金玉良缘”两场戏和“问紫鹃”,还有在“一代风华演唱会上”上演出的“太虚幻境”一场。2007年,主演越剧电影《红楼梦》(经典版)。当时看了之后,给我的感觉是,前半部分相当不错,到了“金玉良缘”和“哭灵”,人物感情需要全面爆发的时候,总觉得国凤的表演在压抑,没有发挥出来,给人一种如梗骨在喉的感觉。电影拍摄之后,郑国凤协同自己的黄金搭档王志萍,在舞台上多次演出经典版本的《红楼梦》,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2011年,郑国凤在杭州越剧院演出杭越版的《红楼梦》,有网友录下了今年在上海大剧院的“哭灵”。我看了之后,觉得又一位完美的“贾宝玉”诞生了。我们终于看到郑国凤激情投入的表演了,充分体现了徐派声如裂帛、万马奔腾般的畅快演技。2012年出版了与何英联袂录制的“交响乐清唱越剧”《红楼梦》。对了,还演出过折子戏《宝玉别晴雯》,这个折子戏被拍成了电视艺术片《红楼梦精品折子戏)。
(3)

赵志刚。赵志刚并不是第一个在舞台上扮演贾宝玉的男演员,却是影响力最大的男“贾宝玉”。2000年,赵志刚推出陈薪伊导演、徐坚强作曲的尹袁流派的交响乐《红楼梦》。当时就轰动一时,从舞美到音乐,以及演员阵容,都称得上是一流。2007年,这部优秀作品被搬上银幕。赵志刚用尹派演出的“金玉良缘”和“别林”尤为感人。我们看惯了徐派一泻千里的“贾宝玉”,再听听尹派的如泣如诉,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特别是“金玉良缘”,赵志刚扮演的贾宝玉,在拼命压抑自己内心的伤痛,如同一个受了委屈,又不敢放声痛哭的孩子,不由人为之怜悯动容。只可惜,第一场“元妃省亲”时,赵志刚的表演过于生猛。
(4)

方亚芬。方亚芬的贾宝玉,演出场次很少。留下的音像作品只有全剧的主要唱段cd和明星专场中和张咏梅合作的“读西厢”。方亚芬能演出贾宝玉,我想不会太出彩,只能说明了方亚芬的多才多艺。除了贾宝玉,方亚芬演出最多的“红楼”人物是林黛玉、王熙凤,还扮演过妙玉(折子戏《妙玉净心》)、司棋(《风雨大观园》)、药官(《梨香院》)。
(5)

陈颖。尽管陈颖的唱功颇受争议,但我们谁也否认不了陈颖那种让人勾魂摄魄的美,特别是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陈颖不仅扮演过贾宝玉,还在红楼梦中扮演过晴雯、紫鹃、薛宝钗、史湘云(折子戏《白雪红梅》、龄官(《梨香院》)等等。
(6)

朱雪莲。朱雪莲当年的贾宝玉,在舞台上是相当让观众认可的。她留下的有嵊州越剧团演出的全剧录像,还有实验性拍摄的2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她扮演前半部分的贾宝玉。
(7)
张俐。张俐本来是在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扮演后半部分的贾宝玉的。只可惜只拍摄了两集,她的贾宝玉根本仅仅有一场在雪地与贾政相逢的戏。
(8)

张小君。张小君演出的宁波小百花版本的《红楼梦》曾经被出版了VCD。我没觉得张小君的贾宝玉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倒是舞台调度上,把“读西厢”跟“不肖种种”合并为同一场戏。而且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小君唱那段耳熟能详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时,居然忘词了。演员忘词是个非常意外的状况,相信张小君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但让我困惑不解的是,这个忘词的全剧录像居然作为VCD成了正规的音像制品发行了。为什么不在发行之前对录像进行简单的后期处理呢?让“忘词”的视频发行出来,对张小君显然非常不公平。还有,她在三十集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扮演了贾蓉。
(9)

王君安。如果说,钱惠丽是继徐玉兰之后,最出色的徐派“贾宝玉”的话,王君安就是继尹桂芳之后,当之无愧的最出色的尹派“贾宝玉”。首次出演贾宝玉的时候,王君安也就是十六七岁,恐怕是舞台上最年轻的贾宝玉了,当时的演出,就轰动了大上海。骨骼清奇的扮相、小桥流水版的尹派唱腔、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的表演,都使得王君安的贾宝玉让人如醉如痴,不少观众把对尹桂芳的痴迷转移到王君安身上,王君安也由此获得了“小尹桂芳”的称号。《红楼梦》成为王君安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在《问君安》的专场演出上,王君安演出了
《盘妻索妻·荷亭》、《牡丹亭·叫画》、《山河恋·送信》、《红楼梦·读西厢、洞房、哭灵》等六个折子戏,《红楼梦》的戏份足足占了二分之一。
(10)

茅威涛。作为当今越剧界的领军人物,茅威涛的代表作品有不少,但是,贾宝玉并不是茅威涛塑造的最重要的人物。茅威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自己的小百花越剧团中,演出了越剧《大观园》。当时也许不算出名的全体演员,现在的名字可以说都是如雷贯耳的,并且出版了磁带和VCD影碟。
(11)
萧雅。其实在众多的尹派弟子中,我最喜欢听的就是萧雅的唱,真的可以让人听醉。萧雅好像没有演出过全本的《红楼梦》。不过,她与上海越剧院的班底合作,演出了“金玉良缘”和“哭灵”两场戏。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通过旋转舞台,把两场戏紧凑的结合在了一起。贾宝玉听说林妹妹死了,当时昏倒在地,舞台缓缓转过来,变成了潇湘馆的灵堂。贾宝玉脱掉外边的大红新郎服,露出了白衣素服,开始深情演绎“哭灵”。奇怪,贾宝玉难道是祝英台吗?他在结婚前就知道林妹妹死了吗?像祝英台一样“外面穿红,里边穿白”?
(12)

高瑾。在我眼里,高瑾扮演的贾宝玉,几乎是一无是处。但她为了越剧,卖掉自己的房子,让我深深的为之感动。她与浙江小百花合作的这个版本,基本上跟62年的电影版本内容差不多一样的。
(13)

章瑞虹。章瑞虹没有演出过全本的《红楼梦》,只演出过“宝玉夜祭”一折。可就因为这个折子戏,章瑞虹获得了“二爷”这个外号。奇怪吗?演了一辈子梁山伯的演员,仅仅因为一个折子戏,获得了叫了一辈子的外号。除了贾宝玉,她还在《梨香院》从扮演了贾蔷。
(14)
周伟君。周伟君好像没演出过舞台全剧,出版了一张卡拉OK碟子,包含了贾宝玉的主要唱段。
(15)
陈飞。反串过“金玉良缘”一场,徐派唱的有模有样的。在三十集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扮演薛姨妈。
(16)
吴凤花。拍摄了滑稽越剧《红楼外传》,写的是贾宝玉离家出走的故事,当然是恶搞的。另外,她在三十集越剧电视连续剧中扮演柳湘莲。
(17)
李玲玉。李玲玉在当歌手前,曾是北京红旗越剧团的徐派小生,演出过《红楼梦》。据媒体介绍,她的贾宝玉“小有名气”。好像在一次春晚,还演唱了“问紫鹃”。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系列电影《红楼梦》中扮演尤三姐。
(18)
白雪。原来也是越剧演员,很喜欢唱徐派。在晚会上唱过“金玉良缘”。
(19)
白银飞。白银飞在电视艺术片《余音袅袅绕梁来》中,演出过《宝玉与晴雯》的片段《祭雯》。
(20)
钱丽亚。只说在大戏和折子戏中扮演过贾宝玉,不知道是哪些折子戏。徐派唱的相当好,只可惜现在退居幕后当领唱了。
(21)

周晓芬(左,右为徐玉兰)。在越剧《风雨大观园》中扮演贾宝玉(B角)。
(22)
裴燕。唱功相当好的徐派小生,可惜离开舞台多年。不然,后来上越的一线徐派小生就会增加一个了。在越剧《风雨大观园》中扮演贾宝玉(A角)、越剧《梨香院》中也扮演贾宝玉(B角)。可惜在这两部戏里边,贾宝玉都是小配角。
(23)
唐国媛。在越剧《梨香院》中扮演贾宝玉(A角),扮演B角的是裴燕。另外,在《风雨大观园》中扮演潘又安的C角。另外两位潘又安分别由黄慧(A角)、毕丽琴(B角)扮演。
(24)

许志英。原杭州越剧二团(桐庐越剧团)的徐派小生,在杭州演出过《红楼梦》。
(25)

徐持平。南汇越剧团演员,徐派小生,演出过全本《红楼梦》。
(26)
徐丽。武汉越剧团徐派小生,主演过全本《红楼梦》,一位默默无闻,唱功相当了得的好演员。
(27)
黄慧。郑国凤离开上越之后,王志萍开始和黄慧合作,排演了《西园记》。其实,黄慧没有主演过全本《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这是她在湖北卫视的电视晚会上,与王志萍合作演出的“读西厢”和“宝黛初会”。
新生代

杨婷娜
李璐彦

吴敏

王清

齐春雷
张宇峰

陈丽宇

刘志霞

李霄雯

王柔桑

张琳

王一敏

王舒雯

徐标新
这几个新生代的“贾宝玉”,基本上都是在复制传承老艺术家的表演,创新的东西不多。因为《红楼梦》作为越剧的经典作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基本上达到了艺术雕琢的完美顶峰,创作的空间可以说是小之又小。这些新“贾宝玉”的共同特点是,唱功都不错,扮相一个比一个漂亮。需要说明的是,张宇峰、齐春雷和李霄雯等人没有演过全剧的“贾宝玉”。齐春雷演出过折子戏“别林”;李霄雯演唱过大观园的选段“你在世只有十六春”,在三十集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扮演贾蔷;张宇峰用陆派演唱过“葬花”中的“想当初”;王柔桑、王舒雯跟她们的老师章瑞虹一样,只演出过折子戏“宝玉夜祭”;张琳演出过“哭灵”和“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的都是尹派;徐标新演出过折子戏《宝玉夜探》。
新秀
毛春梅
郭茜云
他们是越剧的将来,而且唱功都是不可小视的。
张春娜。北京升平艺社演员。主演了时长两个小时的书房版《红楼梦》。她的老师是著名徐派小生郑国凤。
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扮演袭人的李艳,原来是南京越剧团的尹派小生。她自己说,自己演出过《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知道是全本还是折子戏,也不知道唱的是尹派还是徐派。
总算整理完了,哪些错误的地方,希望朋友给我指正出来。肯定还有遗漏,也希望朋友们给我补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