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本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
刘心武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播讲的“揭秘《红楼梦》”的第三部分“80回后真故事”已经播放完了。我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些。现在把我的不同想法说出来,同各位红迷进行探讨。
其实,据我看来,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第一部”讲的还是比较有新意的。第二部就没多少新东西了,不过是把红楼梦原著的细节讲出来罢了,凡是看过《红楼梦》的人,对他讲的这些细节都并不陌生。这次播讲的第三部,其实是把第一部的内容具体化了,是第一部的延续。第三部讲到的红楼梦大结局,在第一部基本上都已经提到了。
我们可以看出,刘心武先生探轶出的《红楼梦》小说结局与人物命运,与高鄂的续作有很大的出入,却与1987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版本(周汝昌作为顾问的那个)惊人相似。究其原因,无非是高鹗是细细研究红楼梦前80回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前80回的各种伏笔,续写了后40回,形成了120回的完整版本,一直流传至今。高鹗对脂砚斋的批示点评研究较少,有些人物的命运,与曹雪芹前边的判词也有出入的地方。而刘心武和周汝昌却是认真的研究了脂砚斋的评语,再结合前80回,形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后28回。刘心武探轶出的回目如下:
第八十一回
中山狼吞噬薄命女 河东狮吼断无运魂
(迎春亡,香菱死)
第八十二回
谣诼四起官中大乱 封园闭户胆战心惊
(贾府风雨飘摇)
第八十三回
史太君无奈大厦倾 金鸳鸯有志宁玉碎
(贾母死,鸳鸯被贾赦逼死)
第八十四回
平安州事发不太平 洒泪亭鹤唳难洒泪
(事发)
第八十五回
暖画破碎藕榭削发 冷月荡漾绛珠归天
(惜春出家,逃离贾府,托钵乞食,黛玉沉湖仙去)
第八十六回
勉为其难二宝成婚 似曾相识枕霞出阁
(二宝成婚,湘云嫁给卫若兰)
第八十七回
椿灵抗旨远走高飞 司棋殉情殃及池鱼
(元春怀孕,因惊吓过度流产,为挽回皇帝欢心,让龄官进宫唱戏,龄官抗旨。司棋殉情)
第八十八回
薛宝钗借词含讽谏 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宝钗规劝宝玉读书,王熙凤被贾琏幺来和去)
第八十九回
贪高位雨村昧良知 顾大局袭人舍声名
(袭人被忠顺王看上,贾雨村把袭人献给忠顺王,袭人为贾府大局舍弃声名)
第九十回
蒋玉菡偏虎头蛇尾 花袭人确有始有终
(蒋玉函不好好唱戏,忠顺王大怒,忠顺王与其子争袭人,一怒之下把袭人赏给蒋玉函,随后把蒋氏夫妇打发出府)
第九十一回
霰宝玉晨往五台山 雪宝钗夜成十独吟
(宝玉思念黛玉,为黛玉前往五台山出家。痛苦的宝钗在雪夜写成十独吟)
第九十二回
甄宝玉送回贾宝玉 甄士隐默退贾雨村
(甄宝玉送回贾宝玉,贾雨村遇见甄士隐,甄士隐不理贾雨村)
第九十三回
卫若兰射圃惜麒麟 柳湘莲拭剑赏梅瓶
(卫若兰是月派一员,他们在铁网山上射圃,柳湘莲与薛宝琴定亲)
第九十四回
蘅芜君化蝶遗冷香 枕霞友望川留余憾
(宝钗死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
第九十五回
玻璃大围屏酿和番 臈油冻佛手埋奇祸
(探春和番)
第九十六回
潢海铁网山虎兕搏 樯林智通寺香魂断
(月派起事,元春被缢死)
第九十七回
宁国府旧帐成首罪 荣国府新咎遭抄拣
(当年,宁国府藏秦可卿的事被追究,贾府被抄)
第九十八回
月落乌啼寒霜满天 食尽鸟泣奔腾流散
(皇上的援兵到了,月派寡不敌众,大批义士捐躯)
第九十九回
良儿误窃真相大白 凤姐扫雪痛心疾首
(凤姐扫雪时拾到一块玉,就是当年良儿偷得那块,方知良儿蒙冤,痛心疾首)
第一百回
狱神庙茜雪慰宝玉 拢翠庵贾芸感诗仙
(宝玉,凤姐入狱,茜雪来看望他们,贾芸和小红成亲,他们去救巧姐,没钱,向李纨借,李纨不借,妙玉早算到贾芸会来,就在门前放了一包银子)
第一百零一回
巧姐儿遭骗临绝地 刘姥姥报恩如涌泉
(巧姐被骗,姥姥报恩)
第一百零二回
傅秋芳妙计赚令牌 红衣女巧言阻金荣
(傅秋芳嫁给忠顺王,在忠顺王醉酒时拿到令牌,救出宝玉。袭人的妹妹红衣女巧妙的阻止了去追宝玉的金荣)
第一百零三回
靛儿弃前嫌护灵柩 卍儿释新怨守绝密
(靛儿不计前嫌,护宝钗棺材南下,卍儿对宝玉冰释前嫌,答应不说出他的下落。还有,卍儿和茗烟结为夫妇)
第一百零四回
哭向金陵凤姐命断 疾走江南宝玉神昏
(凤姐被带到金陵寻找贾府所谓的“财宝”不甘屈辱,投水自尽。宝玉被放出后疾走江南,昏倒在路上)
第一百零五回
瓜州渡口妙玉现身 金山寺下悍王殒命
(妙玉为救宝玉,湘云和忠顺王同归于尽)
第一百零六回
空茫大地中秋诗否 白首双星能聚几时
第一百零七回
饥怡红寒冬噎酸齑 病枕霞雪夜围破毡
第一百零八回
神瑛顿悟悬崖撒手 石归山下情榜俨然
先不说刘心武探轶结果正确与否,反正他(还有周汝昌)对高鹗的续作几乎是全盘否定的。首先这一点我就不同意,高鹗的续作尽管漏洞不少,但作为《红楼梦》多种续书版本,他能脱颖而出,流传至今,没有第二个续书能超越高鹗的版本。别的不说,单凭那段“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不知道赚了多少读者的眼泪,有些人甚至就是因为这些情节而爱上《红楼梦》的,高鹗先生把《红楼梦》的宝黛悲剧,加以凝练、继续升华,终于使贾宝玉和林黛玉当居文学史上第一爱情悲剧。当然,因为高鹗对脂砚斋的评语没有认真研读,致使写丢了茜雪等后来本应该出现的人物,以及狱神庙等重要场景。加之对前80回的研究也有待细致,主要人物的命运(比如香菱等)与曹雪芹愿意大相径庭。
刘心武就是抓住了高鹗的这一把柄,说高鹗写丢了许多人物。其实,《红楼梦》的人物有几百个,前80回基本上都已经出现,怎么样把几百人个人物,在后40回都有一个交代,这也是一个难题。据我的糊涂想法,也许前80回出现的那些众多的小人物,也许有的真实昙花一现,未必都要在结尾来一个重现,也就是说,未必都是曹雪芹买下的伏笔,不少人物,在前80回已经彻底完成了他的使命,在以后的情节中,也许确实没有必要再出现了呢。尽管这样,高鹗还是比较注意细节的,比如马道婆和赵姨娘联手设计陷害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情节、甄宝玉的出现,还有黛玉看见自己绞掉的送给贾宝玉的那个穿玉的穗子,当时紫鹃说“这都是宝二爷和林姑娘一时好了,一时恼了,闹出来的笑话,要都象这样斯抬斯敬,哪里把这些东西白糟蹋了呢”,林黛玉当时的眼泪就掉了下来,想起来她跟宝玉的许多往事。
而刘心武先生探轶的后28回,那些小人物几乎都出场了,包括金荣、靓儿、卐儿、良儿,甚至没有名字的二丫头等等,还有前80回容易被读者忽略的卫若兰等等。但刘心武先生可能没有注意到,他犯了一个大忌。那就是在《红楼梦》开篇部分,非常重要的“太虚幻境”情节,在刘心武笔下生生的消失了,使得《红楼梦》成了由曹雪芹笔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巨著,到刘心武先生纯现实主义的续作。而且,更要命的是,刘心武过多研读脂砚斋的评语,却对曹雪芹的原著有些忽略,很重要的一个情节“失宝玉”(这个情节在第八回,宝钗看玉的时候,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面说的是很清楚的,第三次通灵宝玉因为丢失了,所以贾府要“知奇祸”的),在刘心武先生的续作了也只字不提了。
如果说,高鹗的续作丢掉了几颗芝麻的话,刘心武先生的“续作”只不过捡起了几颗我们很难看见的芝麻,却掉丢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西瓜”
当然了,刘心武先生只是探轶后20回的大致结局,没有一位高手根据他的探轶结果,来完成后28回的创作。假如真的能成书,我相信,他绝对竞争不过高鹗的续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