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2009-10-19 22:06:37)
标签:

杂谈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南郑中学数学组   丁国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象,分析、归纳、总结、自主建构指数函数的性质。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难点:用指数函数的图象获取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以学生尝试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 知识回顾

1、组织教学与复习

(1)由整数指数幂加上分数指数幂拓展到有理数指数幂,再加上无理数指数幂拓展到实数指数幂,底数有什么变化?

(2)前面学习了函数的哪些方面?

2、创设情境

问题: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不限大小,将纸对折,不停的重复对折,边动手边思考,假设纸的厚度是1个单位,那么你每次对折后纸的厚度是多少?你能否找到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折纸的次数与纸的厚度之间的关系?

 

  开 

(二) 新课讲解

 

.教学流程:

板书:复习上节课内容  

学生回答

 

 


 

板书:例题,提出问题

 

 

 教师归纳   导入新课                    

板书:指数函数的定义

分析指数函数的底数a>0,且a≠1

投影:指数函数的图象概率的统计表格

分析图象的性质

 

 

 

 

 


                                    

 

分析例题

学生回答

 

 

 


 

分析例题

学生练习并判断

                                                                           

 

 

学生练习

                                                                                   

 

 

教师分析问题

 

 


 

布置作业

                                                                                     

 

 


 

结  束     

  归纳小结      

                                     

 

 

 

1、引出定义

问题1:根据问题学生得到关于y与x的函数关系式 ,由学生针对自己的模型给出 的范围,当纸足够大时,将 的范围拓展到 。

问题2:针对自己的模型,假设此时纸的厚度是1个单位,那么打开纸的次数与纸的厚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式?

问题3:由于在生产实际和科技发展领域已不能够满足需求,需要把 推广到实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指数函数。(板书:课题,指数函数定义)

2、定义理解

问题:对这个定义你有没有什么疑义?( 的范围的讨论)

3、定义检测

问题:你还有什么疑义吗?(指数函数形式的辨析)

4、问题深入

问题:请学生画 的图象,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图象。然后请学生回答画图的方法。(描点法,对称法)

5、知识升华

问题1:教师用几何画板画出 的图象。

问题2:猜想 的图象;猜想 的图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图象。请学生观察这6个函数的图象,总结 的性质。(归纳、总结性质)最后由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动画,当底数 变化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三) 知识应用

题1已知指数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3,π),求 的值。

题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题3 比较下列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1)      (2)      

(五) 课堂练习

思考题:如图,则 与1的大小关系是 ( )

      

    

思考题:类比 图象的对称性,

思考 图象的对称性,近而找出 图象的对称性。

五、板书设计

指数函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         定义:                      

二、         图象及其性质:

三、         剖析:

(1) 的常数        1、定义域            

(2) 系数是1                2、值域

(3)变形后,指数位置          3、单调性

      只能是自变量              4、奇偶性

5、特殊点                                  

六、教学设计说明

为了使学生从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在创设情境上,由问题引入,制造冲突,从而说明学习指数函数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由特殊到一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到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恰到好处的利用几何画板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事物以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非常形象直观,真正的起到一望便知,印象深刻的作用。而且在本节课里又努力尝试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讨论、交流、研究,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逐渐从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的目的。

、作业与练习

1、阅读教材P54—P57

2、书面作业:P59,5、7、8

3、上网去寻找指数函数应用的实例。

八、小结

问题:这节课同学们在知识和方法上有哪些收获呢?

本节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借助指数函数的性质运用,我们对函数的单调性进行了学习,利用单调性解决了一些问题,对常考的函数图象的变换进行了学习,在不断学习中升华提高。

、设计感想

   本课主要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设计的内容较多,要首先组织学生回顾指数函数的性质,为此,必须利用函数图象,数形结合,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借助形的直观性解决问题。本节要训练学生能够恰当的构造函数,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有时要分a>1,0<a<1这是分类讨论的思想,我们应该让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始终是引导学生观察对数函数图象后研究对数函数性质,即数形结合思想。华罗庚先生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因此在平时教学时,要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因此加大了习题和练习的量,目的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快速度,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