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
(2009-10-18 19:40:58)
标签:
教学设计数学教育基本结构杂谈 |
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
一.设计思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必须遵循新课程“三唯”标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本要求”。同时,应符合新课程纲要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的要求.”基本理念。
教学策略思想必须建立在“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实现“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教育环境和提供认知工具作为目标。把握好“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与内容
1.知识目标
2.技能目标:
3 .情感目标:
4.重点、难点分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能力
2.信息素养
3.知识水平
4.解决办法及学法指导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
2.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课件的设计应注意:A、根据教材内容 “主题”设计课件,突出共享与个性;B、列表明示课件的形态、呈现方式、操作及作用;C、根据媒体的应用,设计、制作和完善课件结构及结构图 。
3.学习资源类型:教材、实验、图片、视频、网络资源等
五.教法设计
1.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2)利用各种资源的原则
(3)学习过程开放性的原则
(4)协作学习的原则
(5)加强师生情感互动的原则
(6)教学实施过程中把握灵活性的原则
2.学习情景创设:把握媒体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3.教学模式设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探究性模式:适用于每个学科的每个知识点的常规教学(这种模式可以深入地达到各学科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要求,且文理科皆适用)
专题研究性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包括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辨证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应符合新课程“三唯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突出情境设计、围绕学生的学。
老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媒体设计与分析 |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 |
创设情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思考,产生强烈地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兴趣。 |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及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真实情景,增强直观性 |
有针对性地指导活动,网上提供学习资源及简短的语言介绍 |
|
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创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
调动学生参与交流与互评 |
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成果,明确课后的任务。 |
开放式作业,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培养能力。 课后进一步探究学习,课后登陆网站,继续与教师交流,做到课堂教学向家庭、向课外延伸。 |
七.教学结构流程设计(参考图)
网络 |
网络 |
开始 |
情景导入 |
目标任务 |
学生分组自主协作学习 |
网络 |
教师巡视 |
教师监控 |
网络 |
学生协作交流 提问辩论 |
师生互动 |
教师总评价 |
拓展升华 |
网络 |
结束 |
图符说明
开始、结束 |
学生利用 网络学习 |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
网络应用 |
八、学习评价设计:自评、互评、求异聚合效果评价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