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2009-09-15 00:04:06)
标签:
杂谈 |
摘要:本课题基于信息技术在高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经过大胆探索, 形成了立足于数学文化意义下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形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形结合与转化”问题解决反思法, 较好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发展空间,丰富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与态度的体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信息适应能力和活用能力,以及知识创新挑战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较好落实。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一
1
为了提高理论与课题操作的本土化、校本化,先后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了我省专家组傅钢善、张黎萍、张剑等专家的相关论文、材料,使得信息技术在高中函数教学的应用实践研究中更具亲和力,使得我们认识到与时俱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当以科学务实的态度贯彻教书育人过程中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成绩,使课题健康推进,带动整个学科发展提高。形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函数教学绿色课堂文化理念:
(1)
(2)
(3)
(4)
(5)
2
e—mail:nzzxjyk2005@126.com
http://blog.sina.com.cn/mathnanzhengzhongxue
3
4
(1)进一步 研究课题,科学修正课题划分中的子课题界定。把课题立项及开题中围绕数学课程标准的线性研究模式修正为以课程标准为红线,教材引领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函数整合的多元旋转提升的“DNA”结构。
(2)学习理论,转变理念,提高认识水平。一方面学习课程理论,另一方面学习认知理论,特别是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学生认知过程相联系,转变一言堂,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课题组进行了九次较大规模的理论学习和课题问题分析,各小组基本能根据教学实际内容整体安排课件内容和教学模式。
(3)实践探索,及时调整。教学实践探索中从开始几周几个班公用一个课件发展到不同层次的班使用不同的课件,现在已经发展到同一个内容将不同的课件展示给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和难点的知识上,学生反映比开始更好了,一些学困生转变了,成绩提高了。
(4)遇到问题集体攻关。课题组针对各小组在教学中的问题,集体讨论,从理论到认知,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文化惯性,针对性的提出学法指导。先后自制课件87个,结合实际修改、下载106个课件;问题研究小论文23篇,分别发表于《教情交流》、《汉中教育》、《新课程》及数学刊物约20余篇。
(5)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大力开展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精品课建设。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有效的基础,在开始培训中就对教案,说课稿,教学设计
二
(一) 研究成果
1
2
以几何画板、三知画板、powerpoint97等软件为平台,针对新课标中函数要求以及制约学生认知发展的瓶颈-------数与形如何有效结合与转化,形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形结合与转化”问题解决反思法,其过程分析模式为:
问题背景—寻找相关函数模型(代数化)----选择信息平台(几何画板、三知画板、图形计算器等)--- 翻译成图形语言(几何化)---简约化为特殊/极端图形(转化)—动态化观察分析----母题的解决----子题的拓展与演化.在子课题 “数形”结合解决手工作图失真问题讨论中,使学生认识到手画草图的局限性与蒙蔽性给问题解决带来较大的视觉障碍.如讨论方程:
(1)
3
(二) 研究成效
1 学生
2
3
三
1.立足于数学文化意义下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中心,把发展学生创新和自我实现作为教育目的,强调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发展空间,丰富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与态度的体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信息适应能力和活用能力,以及知识创新挑战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 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型学者师资队伍
通过课题研究与校本研训,教师的教育理念手段方法得到了更新和提高,大幅度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能力,建设了一支全新的能适应现代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创新型研究学者队伍,在全校学科师资结构中力量最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年教师在课题中得到了锻炼提高。
3
时 |
高考平均成绩 |
|
|
2005年 |
文科79 |
理科86 |
|
2006年 |
文科82 |
理科88 |
二等奖 2 人 三等奖2人 |
2007年 |
文科85 |
理科92 |
二等奖 4人 |
2008年 |
文科89 |
理科95 |
|
我校高考二本上线排名在汉中市从06年的第5,07年第3,发展到08年第2,数学成为贡献最大的学科。 |
四
1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自始至终伴随着对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认识和争论。应用整合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及优势,它的前景如何?对这些问题,我们一直在学习和思考。
信息技术平台下高中函数教与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可利用的资源满足不了教学需求及学生要求;能力培养的目标检测体系,一方面需要完善,一方面与现有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不一致,都会导致实验研究不可能全面展开,如何给学生足够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如何调控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习时间的度的把握, 整合应用实践的进一步普及,这一切都需要整合理念的进一步深化。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尚需进一步研究学源结构,开发原动力
通过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那么情感层面上的乐学,或者说是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据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具有自我学习的天然倾向,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力图促使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展现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教学过程。
3“立足于数学文化意义下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尚需进一部提高完善。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探索形成了立足于数学文化意义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数学文化探源与情境创设----提出问题----集合化------函数化-----图形化----信息平台协作讨论---平台测试------课堂小结与拓展;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兴趣,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学优生的探索力与潜能生的知识结构有较大帮组.但是鉴于精力与水平所限,目前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探究。
4
5
为推进课题,建立了电子沟通平台,如网站、博客、电子信箱等,但是由于住校生较多,学生利用电脑自主探究问题的环境还需探寻一条新路子。
五 后续研究工作
2、如何高效地在网络环境下组织学生的讨论;
3、如何更科学地对学生函数建模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4、如何在信息技术下利用函数思想探索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及平台;
5、如何在信息技术下探索让不同质的学生群体学习不同的数学策略;
7、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探索激发学生好奇心,敢于问题研究猜想,挑战解决的心态策略。
六 可预期成果
1
2
3
4
5
七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