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告别春天

(2022-04-30 17:03:19)
分类: 清溪

告别春天

 

 告别春天


暮春的夜晚,走在香樟树下,馥郁的芳香直入肺腑,深深地吸吮一口芬芳,便足以让人觉得人世的美好与珍贵,而这些细微的美正是支撑我们活下去的源源不绝的动力。

 

春天的花无一不美,但也无一不短暂。因为美,才更让人沉醉;因为短暂,才更让人留恋。青春与韶华也像这春天的繁花一样吧,绚烂之后转瞬即逝,美得让人欢喜,更让人惆怅。

 

读书与写作,都是在对抗生命的短暂、光阴的易逝与人生的虚无。

 

爱美,爱自然,爱艺术都是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喜欢养花与喜欢读书并没有高下雅俗之分,都是追逐一份美,一份心灵的愉悦与享受。

 

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完整地读一本书了,只能自我宽慰:“春天不是读书天”。在四月的末尾,捧作家钱红丽的书《以爱名》,不觉沉溺,找到一种气息相投的感觉。人与书之间也要讲究契合的缘分吧,读到一本心灵相契的书,如遇知己,彼此深夜促膝谈心,那份欢喜,让人不知疲倦。

 

常常自责,总是缺乏自控力,总是夜深仍迟迟不舍得睡,总是对好看的衣衫缺乏免疫力,贪心地想据为己有。或许潜意识里皆是因为对时光流逝与青春不再的一份忧惧,所以才拼命想着要抓住点什么,可那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痴心,谁也不能阻挡光阴的脚步。时光是留不住的,青春是留不住的,美也是留不住的,留住的只有回忆。

 

我是个少有耐心与毅力的人,许多决心都无疾而终,许多努力都半途而废,唯有写字,却一直坚持在生命里,如涓涓泉滴,缓缓流淌,无他,只因一份发自内心的喜欢。喜欢,便不觉得疲惫,也不需要刻意的坚持与努力,它自然而然地流动着,潺潺湲湲,生生不息。

 

有些人素未谋面,仅仅凭借文字的气息便彼此相认,心灵契合,如同旧友故知。而有些人相识经年,却言不投机,更无法真正了解彼此的心意。可见,人与人之间,说到底还是要气息相投,才能够相互接近。

 

曾经年少激昂,信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如今渐入中年,心绪慢慢变得平和淡定,看清人性有着诸多脆弱与缺陷,不再苛求完美,开始懂得包容与体恤。也不再奢求被众人了解与认同,缘来不拒,缘去不留,简单相处,一切随心,顺其自然便好。

 

    身心疲惫的时候,回到温暖的家,看到亲人的笑容,听到暖心的问候,吃着家常的饭菜,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世间功名其实都是浮云,只有与家人长相厛守的时光,才是真切的幸福。

 

 

在一家熟悉的小吃店,听店主说起附近的一家粥铺关门转让,原因是老板娘过度操劳,突然猝死。她才四十多岁,女儿即将高考。不觉唏嘘,曾买过她家的粥,还记得老板娘有着红扑扑的脸庞,眼神明亮,笑容热忱。没想到一个生命竟骤然消失在这个春天。她原本一定还有着许多美好的憧憬,或许想着等女儿上大学了,就好好歇一歇,出去走一走;或许还盼着看到女儿毕业、工作乃至结婚,可是老天跟她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一切都还来不及筹划,她就突然被死神收走,生命在某一天戛然而止,猝不及防。人生无常,除了当下可以触摸,其他皆是虚空。

 

一位同学早年曾当过老师,后辗转求学深造,改换职业。半年前移居上海,却不曾想在这个春天遭遇来势汹汹的疫情,在群里说已有一个月没吃肉了。他多年前的一个学生如今也在上海,给他送去新鲜的蔬菜和肉食。有同学说这比茅台还要珍贵,因为是从口中省出的。的确,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珍贵难得,也更让人感念珍惜。

 

“当时只道是寻常”,当我们拥有新鲜而充足的食物时浑然不觉,而当疫情让平常之物都变成稀有之品时,才知道我们曾经多么幸福而富足,却还贪心地抱怨得到的太少。

 

好友送我亲手采摘的一大捧芍药,花开的时候满室生辉,芬芳扑鼻。然而好景不长,过些时日,轻轻一碰,花瓣便飘落一地,花蕊也纷纷飘洒。就像是一个曾经光彩夺目的美人,转眼迟暮。花朵坠落的刹那,如同红颜薄命的佳人顷刻香消玉陨,让人触目惊心。 生命过了繁华的巅峰,就开始走向萧瑟与没落,无从抗拒。

 

所有春天的花朵里,最让我心生怅惘的便是蔷薇。曾经面对一架凋零的蔷薇,不由得落泪。或许是因为知道它是春天最后的谢幕,凋落之际,春天也随之告别,就像美人过了最好的时刻,绚烂之后便归于幻灭。

 

不断地有花儿登场,也不断地有花儿谢幕。春天,就是一场盛大的告别,告别一场场缤纷的花事,告别生命的绚烂与繁华,告别流逝的美与青春。但告别也是一种新的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