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虚 无 感 袭 来

(2013-10-10 05:16:19)
标签:

师德

虚无主义

理想主义

教育

分类: 【平沙落雁】*生活*

 

 

 

http://s10/middle/4e7f11adg775f0703dc19&690 

    

/马艳新

    半夜两点半醒来,无法入睡,如两年前一个平淡的日子,脑袋一片空白,眼前仿佛看见生命一点点逝去,而无力再去做些什么。

现实中要做的事情很多,一点点有步骤去做,尽管再多事情仍然不会停止每一天思考。一种信念始终未变,越是坚信理想的神圣意义,一旦发现它不能实现,这悲观煎熬就越是严酷。难道人生是一场虚无的飘过?

白天学校进行师德报告讲座,听一位老师声情并茂说着自己感人的师德故事,她为了支教,爱人也忙,家里无人照料,于是她选择丢下马上要高考的孩子,无法照顾年迈体弱的父母,心甘情愿地守候在一群支教学校孩子那里,通过一年的坚持,她取得了支教的很多成绩,获得领导老师们认同,她说自己是无怨无悔的幸福。这一年中间她自己的孩子面临高考,她作为母亲为了别人的孩子而失职,上一辈病重她不能尽孝而失职,甚至老人的去世她只能忍痛办完老人丧事而继续奔向那群支教的孩子。不知道我何时变为一个冷酷的人,脑海里听到这里,不仅不为她感动,反而为她怜惜:你幸福吗?

一个人连为自己家人活一次的权利都没有,不是很可怜么?每个人都如她这么“伟大”,为了别人的孩子不顾自己孩子,甚至不顾赡养自己年事已高的父母,这个世界似乎就成了所有的孩子没人管,所有的父母都无人照料,试问这样“高尚的师德”将人的意义至于何处?

多么阴冷的“师德高尚主义”,在我们周围被渲染被灌注,报告结束后,一同事调侃起我来:“你今年是区师德先进,什么时候也讲一讲?”我无语的笑笑,简单的回应他:“你喜欢听这样的师德报告么?难道你习惯了被洗脑?”

这样的场合,大家心照不宣的听着,或者麻木,或者被洗脑,或者还留有自己的思考,或者在心里嘲笑她不过是被利用,当一个社会严重缺少什么,一定会去弥补什么,我们的师德需要这样来弥补吗?

今年教师节,多了几个荣誉,加上国庆节书记告诉我关于我的魅力教师参评要进行下一步的准备工作,这些东西我没有所谓的幸福感,不争也不弃,如果它来了,努力去做好,曾经认为这些是额外的奖赏,却在心里找不到愉悦,我告诉自己不要陷入被控制的状态。

最近正回头翻看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自由虽然给人带来了独立与理性,但也使人孤立,并感到焦虑和无能为力。人无法忍受这种孤立,面临着两种选择,或者逃避自由带来的重负,重新建立依赖和臣服关系;或者继续前进,力争全面实现以人的独一无二性及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  

一直以来,我拒绝很多世俗的东西,以为自己是自由的,走过这些年,却发现自己仍然不是自由的,我虽然特立独行,但逃不掉我生活的场,很多时候自己的软弱,无助,失败,甚至有些对他人的依赖,逃避现实,无力的慵懒,空虚感,在这两年再次重来。  

前不久刚看完《少有人走的路》,对比我的心理世界,我内心强大吗?我的心智成熟吗?很多次让自己陷入矛盾重重纠结中,然后一次次调整自己获得平衡。多变是我不变的常态,我问自己,到底我是谁?我的基因里继承了哪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我的特立独行为何可以走到今天?  

从课改开始,历史与社会,人教社,新教育,班主任,做课程,这些关键词成为我工作中刻骨铭心的岁月,成长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痛,一种蜕变超越自我的痛。  

走到今天,眼前的世界很繁华,每天都要新的登场也有旧的落幕,我只想静静地走自己的路,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要那么高尚,不要被控制。  

虚无感,在多年坚守的理想主义中再次深夜袭来,提醒自己坚定做好自己,做好当下的眼前,过好看得见的每一天,努力就是现在,其他的都是浮云。  

2013年10月10日星期四

http://s4/middle/4e7f11adga9a3bfff1fe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